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一是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是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是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意识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是一个虚无的世界,当没有刺激信号时,这个世界归于沉寂,当刺激信号发生时,意识展现出了一种存在性,这个存在性因为有了具体的肢体或部位关联而变得形象起来。当脚趾瘙痒时,意识关联到脚趾(实质是脚趾的信号投射到皮层),当手指刺痛时,意识关联到手指,当饥肠辘辘时,意识关联到肠胃,当寒冷交替时,意识关联到皮肤,当荷尔蒙迸发时,意识关联到生殖器官……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会与环境中的各种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并触发意识对身体各部位的感知,环境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相对于环境事物的不确定性来说,身体各部位的联结则是一个更加确定性的存在,并且这种确定性会随着行为实践而带来的千变万化的感觉信号和感知信号的同步叠加反馈,而变得愈加完整、愈加充实,以至于逐渐积累沉淀为一个与外界互动时的共同基准,这里称这个基准为本体。
本体是一个融合的关系认知概念,它与机体概念有所不同,机体是个人对自身或他人身体的一种物质性认知,而本体是一个基于机体局部或全局组织状态异动时形成的意识对组织感知的综合认知,简单来说,机体是一个物质概念,本体是一个关系概念。
刺激信号引发意识的关联反应可以很微弱,也可以很强烈,可以很单一,也可以很复杂,这些都跟主体在与环境进行交互时所激活过的感应链路密切相关。而有一样意识,它有时候表现得很简单,有时候又复杂到很难讲清楚它的归属,有时候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而更多时候又常常受它所牵制,这个飘忽不定的存在,就是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