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年前,教我练习毛笔字的老先生告诉我:李斯定稿的字体为小篆,之前的字、甚至包括甲骨文都划在大篆的范围。请查阅老版的《康熙字典》,边栏上方标注的篆体字都是偏长、偏园的。甲骨文因为材质的关系,基本都是直线条;商周时代铜器上的字迹,可能是为了铸造的方便,线条多呈圆弧状。因为所处的环境有别,看到的材料多寡有别,认识上也就会有些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也会有所调节,似乎不存在理解的对、错问题。不值当否,仅供参考。
不知您看的什么资料。
总体来说大小篆基本上都是圆笔居多,所呈现的结体亦均少有方体,此是以古代摩崖石刻如李斯书的峄山石刻和出土三代钟鼎彝器的铭文来说。而后世摹写则多有自己意义,用笔不一结体不同,所以才有了书法家自成一体之说,像齐白石的篆书,结体多方;再看一代古文书法大师蒋维崧的篆书,则总体趋圆。
如是,请多指教!
大篆是先秦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钟鼎文(也称金文),,石鼓文等。特点是象形,不规则。
小篆是秦统一文字的篆书,史称秦篆,比大篆字形和笔画要规则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