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棋圣

2024-11-19 19:40: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古代总共有五位棋圣。三国两位:严子卿,马绥明;清朝三位: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现代有两个棋圣:吴清源和聂卫平。

一、严子卿

严子卿,名武。三国东吴民间的著名棋手,三国吴卫尉畯再从子。围棋莫与为辈,与皇象书、宋寿占梦、曹不兴画等并称“八绝”(见《三国志·吴书·赵达传》裴松之引《吴录》)。与马绥明更是被后人尊为“棋圣”(晋《抱朴子》:“围棋莫与敌者,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可尊为“地摊”棋手的先祖和楷模。

二、马绥明

马绥明,别名马朗,三国东吴著名棋手,被后人尊为“棋圣”。

三、黄龙士

黄龙士(1651 - 不详),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泰州姜堰人,生于顺治年代。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康熙朝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拘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 “血泪篇”为黄龙士授徐星友三子的十局棋局,为古代让子棋的名局。

四、范西屏

范西屏(1709年-1769年) ,一作西坪,名世勋,浙江海宁人。清乾隆时期著名围棋国手。与施襄夏同列为当代第一国手,并称“棋圣”。

五、施襄夏

施襄夏(1710年-1771年),名绍暗,字襄夏,号定庵,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围棋国手。

幼时性拙喜静,羸弱多病,受父熏陶,工诗善琴。见同里范西屏学弈,年十二而与师俞长侯齐名,慕而同学,不久与范争先。后又得徐星友指教,授以《兼山堂弈谱》,刻苦钻研,锐意深求。《中国围棋》说:当时“中国的弈坛,就为同是浙江海宁人的两位棋圣称雄了四十多年”“海内翕然称之,无异辞也。”

回答2:

传统意义上的棋圣,除了打遍天下无敌手以外(每一位名人都有这个实力,否则不足以使其他三家信服),还要对围棋理论有深远的影响和开创性的贡献。

在吴清源以前的时代,决无异议的有两位:

一是四代名人本因坊道策,他奠定了日本围棋理论的基础,废除了中国古代规则中的座子制(误:应为算砂)和还棋头规则,创造了手割法,首先明确提出了局部得失应兼顾全局平衡的观点和布局理论。这使日本围棋彻底地与中国古棋割裂,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围棋规则和理论的雏形。

二是各种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为人所熟知的本因坊秀策。秀策创造的坚实稳固,控制失误,保持先行优势,避免不必要的对抗等一系列理念,影响深远,在他以后直到昭和年间的每一位棋手,可以说都是秀策流。这点一直到吴清源和木谷实开创新布局,以及当代贴目制度的引入,才渐渐式微。

有些材料认为本因坊丈和也位列棋圣,这点颇有争议,丈和的棋以力量很大,妙手迭出而著称,其生平也颇曲折,但他本人对围棋理论并没有卓越的贡献,除他以外的力量型棋手也寥寥无几。

吴清源被称为棋圣,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围棋理论的推动。在秀策的体系中,小目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星位和三三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新布局本身虽然是吴清源和木谷实在奈良温泉修养时共同创造,但却是在吴清源的手中发扬光大。新布局的最初动机是作为白方打破黑棋先行优势的手段,追求一手占角,快速展开,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全新的走法,对同时代棋手思想上的震撼,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是很难体会到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星定式,以及高目,目外,三三定式都是在吴清源的影响下被大家所接受和研究。当然新布局的思想不止于此,吴清源在对局中的快速转换,因势利导,种种精妙,我相信本站所有的棋手都有体会。

吴清源第一次被提到与其他两位棋圣同样的高度,是大概在1940年代时日本报纸的一组调查问及古往今来三位最伟大的棋手,大多数人投票给了吴清源(尽管他是中国人)。这也是他被称为棋圣的广泛的民意基础。

至于后来棋圣被制造成了头衔,这个称号就不再具有上述的意义了。比如藤泽秀行的“棋圣”,是基于他棋圣战六连霸的战绩,而不是有什么震古烁今的成就;至于聂卫平的棋圣,就更是媒体吹捧加自封了。他们无疑都是很杰出的棋手,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上述的高度。

当然时代进步了,移风易俗,理所应当,只是我们提到“棋圣”这样的名词,应该注意到它在历史中的含义,和应用的语境都远远高于我们今天赋予它的含义

回答3:

中国清代初期的棋手黄龙士也曾被称作棋圣。
近代棋手里出身于中国的著名棋手吴清源被人们称为"昭和棋圣"。
而中国现代著名棋手聂卫平九段因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出色表现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棋圣“称号。

回答4:

中国清代初期的棋手黄龙士也曾被称作棋圣。
近代棋手里出身于中国的著名棋手吴清源被人们称为"昭和棋圣"。
中国现代著名棋手聂卫平九段因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出色表现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棋圣“称号。

回答5:

中国历史上的棋圣是黄龙士,出生于清代顺治八年。以前的棋圣放到现在就是满级大师吊打新手区,下棋的水平可以直接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