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2025-03-29 10:35: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从公民教育和舆论导向入手,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参与志愿服务的风尚和文化,引导和培养公民志愿服务的热情和意识,培育公民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和社会基础。
2、志愿服务立法是志愿服务持久化的法律保障。通过志愿服务立法推进和保障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从世界范围看,对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制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为志愿服务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是我国志愿服务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诉求。(1)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权益保障与救济机制。为志愿者提供各方面的基本权益保障,如志愿者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志愿者基本生活保障、志愿者医疗保险与保障等,是消除志愿者后顾之忧,保护志愿者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志愿者权益保障的制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是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建立人性化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现了社会对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视和倡导,体现了社会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支持与肯定,能够为志愿者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保证志愿行动的可持续性。结合国际经验,对于志愿者的激励,可采取的激励手段和措施包括: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嘉奖或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奖励;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以作为升学考核和选拔录用的参考和依据;建立志愿服务“储蓄”制度,即为每一位志愿者设立志愿服务的“特殊账户”,将志愿者的服务时数存入银行,建立档案,以此作为获得相应奖励或在年老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的依据,通过志愿服务“储蓄”制度,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3)完善和加强相关的政策支持。一是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向志愿服务领域流动,鼓励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二是通过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解决志愿组织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志愿组织的发展;三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志愿活动的展开。国内外经验表明,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体制与机制保障,是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