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部盆地是发育在太古宇—古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的“克拉通盆地”,北邻西伯利亚板块,南临扬子板块,其区域构造背景既包括华北大陆板块本身的特性,也反映了华北板块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动力学过程。与世界典型克拉通盆地相对比,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华北克拉通盆地具有全球克拉通盆地的共性,沉积层具有分布范围广、沉积速率低、相岩明显的特征。但其结晶基底并非由统一的陆核组成,而是由辽吉、赤峰、渤海和济宁等陆核经过五台和吕梁运动最终拼贴而成,其古老缝合带在燕山南部、太行山、华北板块东部和济南—青岛一线。这一特性决定了华北克拉通盆地在其演化历程中不同构造单元活动性的差异,陆核所在区域主要作为相对的稳定区而存在,古老的缝合带作为相对的活动区而存在,使得华北东部盆地在不同地区沉积地层的序列、沉积厚度和沉积相存在差异。此外,华北克拉通相对于世界典型克拉通,面积较小,也决定了华北克拉通盆地易受边缘活动带的影响,而使不同阶段盆地基底形态、沉积相类型和展布产生多次变化,并易使克拉通盆地受到改造。
华北东部盆地受到多重全球性动力体系的影响,前中生代主要受到劳亚洋和特提斯洋的动力体系控制,伴随南北两侧大洋盆地的开合旋回,华北克拉通盆地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属性、陆表海性质、沉降机制和结构形式,进而控制了华北克拉通盆地的基底升降、沉积建造类型、沉积和沉降中心的位置,以及不整合面的形成。在此期间,华北克拉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板块,伴随着全球超大陆的形成和离散过程,形成了现今华北盆地所具有的相似于其他典型克拉通盆地的演化历程和沉积序列。
中生代以来,华北板块与南北两侧的大陆板块拼贴焊合,成为统一的中国板块,并作为欧亚板块的一部分,太平洋动力体系成为华北东部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使华北东部盆地开始了陆内演化阶段。伴随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华北东部盆地发生了强烈的改造,使前期克拉通盆地支离破碎,差异沉降明显,在前期克拉通盆地的基础上,产生分割性显著、演化迅速、岩相多变的陆相盆地。在这一演化阶段,华北克拉通已非独立的板块,虽然受到全球超大陆聚散的影响,但并不显著,从而使华北盆地相异于其他典型克拉通盆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