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巳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
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
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阳
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
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
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
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
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
早巳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
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
放的棉茧头闭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
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爹抖了抖
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
实在些!”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巴.”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
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
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
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选
自《文苑》)
18、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 (3分)
1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
(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20、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清明节的活动场景.完全是自然,安宁的生活写照.
B.文章以清明为题,以清明上坟为主要事件,流露出让人阴阳两隔的悲痛之情.
C.本文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就把活灵活现的人物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D.文中写小孩子因美丽的景色和馋人的食物而急切地想上山祭扫,传达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
E.文章引用的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和几处景物描写都明快亮丽,以乐景写哀情,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附答案
18、(3分)母亲准备纸钱,包青团;(2分)父亲拿出舍不得吃的好酒(1分)
19、(4分)(1)这句句子用叠词和几乎对仗的句式描写棉茧团子的香甜和我内心的向往.
(2)清明接体现出来的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安宁自然的生活气息.
20、(3分)奶奶为自己选墓地,把和姐妹们一起葬在山上看得如同生前一样,表现出她乐观、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奶奶急切地盼望我们上山,表达出她对亲人的爱;奶奶嗔怪父亲的纸钱不如母亲的团子实惠,表达她对生活的热爱.
什么题?
说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