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的历史资料

2025-03-24 18:05: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后被吴三桂纳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冒辟疆后与董小宛结合。据说陈圆圆跟吴三桂到了云南,后出家为尼,又一说自缢而死。

扩展资料: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

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圆圆

回答2: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 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扩展资料:

陈圆圆入京后,成为田弘遇家乐演员。田弘遇因贵妃去世,日渐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乱世中找到倚靠,有意结交当时声望甚隆且握有重兵的吴三桂。田弘遇曾盛邀吴三桂赴其家宴,“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

而这位淡妆丽质的歌姬,就是陈圆圆。吴三桂惊诧于陈圆圆的美艳,“不觉其神移心荡也”(陆次云《圆圆传》)。 田弘遇遂因三桂之请,将圆圆赠送吴三桂,并置办丰厚的妆奁,送至吴府。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后,圆圆为刘宗敏所夺。

吴三桂本欲投降农民军,但得知圆圆遭劫后,冲冠一怒,愤而降清。《明史·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 

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圆圆

回答3: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回答4:

陈圆圆生平简介生卒:不详籍贯:常州武进.陈圆圆: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曾被俘。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

回答5:

陈圆圆,1934年生,贵州省文献研究理事和思州学研究会会长。主编《岑巩县志》等5部志书。“思州通”和“陈圆圆研究家”。
一代佳人陈圆圆死后,世传云南、上海、苏州都有其墓冢,但惟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凭实据。而今,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曾经隐藏了300余年的明末名姬陈圆圆的墓葬经专家学者近些年大量调查,神秘面纱已基本揭开。本报特约记者今年5月和9月两赴马家寨,首次对外披露发现一代佳人墓地的历史真相。
担心株连九族,吴三桂后人隐居贵州数百年,至今仍然讳谈“陈老太婆”陈圆圆。
《岑巩县志·文物名胜篇》第834~835页载:“陈圆圆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另外还有:“……据考,陈圆圆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口。为保护陈圆圆墓,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进行重修。……据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伞、御字簿、大刀、金银等物。同时,马家寨还有《七颗针的寿鞋》、《吴启华藏身达木洞》、《襄子家屋场》和《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
既然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那么,陈圆圆的墓地当初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怎么论证出来的呢?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一个地方叫襄子家屋场,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名的来历是以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并不知道陈圆圆的墓地也隐藏在当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发现陈圆圆墓的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学者黄透松。他介绍,1983年,贵州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轶闻逸事,文件中点到与思州有牵连的吴三桂、张三丰、田佑恭和李白等人。当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黄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马家寨调查,希望找到传说中陈圆圆的墓地。
遗憾的是,当地众多的吴三桂后人一致反对公开这段历史,几经周折,也不愿意透露他们称之为“陈老太婆”的陈圆圆埋葬在哪里。
其后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吴三桂兵败后,想留下吴家之根。后世子孙为免遭诛灭九族,逃难隐藏,才世代隐居此处。族人不愿‘出卖祖宗’。”
陈圆圆墓暗藏乡间,神秘对联透露王妃身份。陈圆圆后人创“聂”字。
黄透松等调查者在寻访的过程中,在马家寨一名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副奇怪的对联:“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还是“院”字,怎么读都不通,不知道隐含着什么意思。
也许是黄透松等人的诚恳打动了吴家后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吴三桂的一个直系后人吴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顾虑,告诉他们:“阭”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表示后世隐藏此处。
终于,在打消了顾虑的吴家后人帮助下,调查者得以在寨右边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陈老太婆”陈圆圆的坟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很不显眼的小小石碑,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块石夹柱,右边的那块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撑起。
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众多证据证实陈圆圆墓。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将居住地取名马家寨。
寻访到陈圆圆墓葬之后,众说纷纭。但专家经过研考坚持觉得马家寨之说充分。因为吴氏担心诛灭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这是应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