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厂商把手机内存与存储卡混淆,其标称的「内存」则往往是错指SD卡或者其他的外设存储空间,作用和电脑的硬盘一样。
实质上手机内存包括「ROM+RAM+内存卡」三部分,只有运存RAM才相当于电脑的内存,而ROM+内存卡(通常是电擦除可写只读存储器EEPROM)相当于电脑的硬盘。
ROM不够,可以通过SD扩展卡(内存卡)是增加手机存储空间,相当于电脑增加外部硬盘。而手机不能像电脑那样通过添加内存条来扩展内存(RAM)容量。
手机内存是使用与U盘性质一样的介质,是永久存储数据,即使关机也保存着;而电脑的内存是用来存放系统当前运行的程序的,属于易失性的存储器在断电后数据会丢失的,是临时存储数据,关机即被清除,电脑永久存储数据是硬盘。
手机存储=机身内存(ROM+RAM)+内存卡
而厂商之所以把外部存储空间当成为内存,是按照「手机内存储空间」来定义,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比如说手机4G内存就有至少三种说法:4G外部存储空间、4G的RAM、4G的ROM+RAM等。
手机ROM是操作系统和软件安装的地方,ROM太小就不能安装很多软件;RAM是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如果RAM太小就不能同时运行很多程序,或者有些程序直接跑不起来;而外部存储空间就是你放图片视频音乐的地方,也是你手机连电脑后能看到的那个U盘,这个地方太小就放不了很多东西。
手机存储包括两部分部分:手机内部自带的存储「机身内存」和外部存储「内存卡」,而机身内存包括ROM和RAM,只有RAM才是真正的内存;手机操作系统则是以固件的形式存在ROM中,手机刷机实际就是刷ROM,好比重装系统。如常见的安卓手机配置「机身内存容量为1GB
ROM+256MB
RAM,配备了MicroSD(TF)卡,最大扩展容量为32GB」。
在Android手机中,一部分ROM被安装了操作系统(固件包),也有可能预装了很多程序,就像Windows的系统盘,这部分被保护起来,对于普通用户ROM是只读的,只有获得操作系统的最高权限(Root)才能向里面写入数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刷ROM包。另外一部分ROM空间分配给用户用来存储数据,这部分区域仍旧称为「只读」,但已经完全脱离了「Read-Only
Memory」,被称作「手机内部存储」或「机身内存」,与外部存储「内存卡」相对。
内存的作用是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数据。电脑内存是因为硬盘的读取速度太慢,所以是起转接的作用。如果内存太小的话,电脑会比较卡顿,运行的程序越多越明显。手机内存包括「ROM+RAM+内存卡」三部分,只有RAM才相当于电脑的内存,而手机刷机实际就是刷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