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诸葛亮的一段话

2024-11-19 21:39: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来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1809376.html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2、来自:http://wenwen.soso.com/z/q179500844.htm
(1)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
蜀国丞相在世时,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二川六出七擒,排八阵以效刘备。
点四十九盏明灯,拒魏于五帐原前。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来自:http://wenwen.soso.com/z/q284159692.htm
诸葛亮,身体雄伟,相貌出众,器宇轩昂,羽扇纶巾。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轻挥羽扇,早见曹操败北;凭三寸之舌,让江表群豪皆惊;依数尺之琴,使关中雄师尽退;七擒见证了他的英才;两表诉出了他的忠心;他虽为肉体凡胎,但却做为了许多非同凡响之事;他治理下的是块贫脊之地,辅佐的是位庸主,却让强魏,悍吴喂之如虎;他施行的刑法峻严,却无一人抱怨;他死之日,上极王公,下至村夫,尽皆哀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最好概括。试观古今,谁人可及?

4、来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757247.html
(1)
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当他躬耕垄亩的时候,就有雄才伟略定三分的隆中对;当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就有料事如神烧新野的退敌策;当他出使东吴的时候,就有才华横溢战群儒的雄辩才;当他为相蜀汉的时候,更有情真意切老臣心的出师表。虽蜀汉羸弱,独木难支,回天乏术,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劳病中星落五丈原,缘于一心只为酬三顾!忠义睿智诸葛亮,千载谁堪伯仲间。

(2)
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料事如神定鼎足,火烧赤壁;
鞠躬尽瘁扶后主,六出祁山;回天乏术五丈原,死而后已。

回答2:

新三国的热播,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英雄辈出、战争纷乱、军政兵法集结地年代。真所谓“乱世出英雄”! 说三国就不能不提诸葛亮。诸葛亮的智谋堪称一绝、神机妙算、举世无双!不然那周瑜也就不会被他活活气死,还悲情的感叹到:既生瑜,何生亮。 不过,诸葛亮视乎前世做的好事还不够多,不然就是老天不公,最后凄凉的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 据《三国演义》介绍,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执意要灭了东吴,结果东吴没有被他灭掉,自己反而吃了个大败仗,刘备因此不好意思再回成都见众大臣,躺在白帝城等死。临死之前,托孤给诸葛亮,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托孤名言:“君才十赔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无措”。他害怕了。其实不仅仅是诸葛亮,任何人猛然间听到这样子囧的话,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回答才好。这句话之所以囧,是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想看到黄金的人固然见到了黄金,想看到大便的人也能够看见大便。这句话到底是黄金还是大便,取决于你。 从黄金的角度来讲,刘备的天下观是孟子思想的延续:“社稷才重,君为轻。”天下不是我刘备一个人的天下,你诸葛亮如果能够安定天下,那么就应该由你来做天下之主。如果真的能够如此,那么,这是成都人民的幸甚。刘备入主四川,也可以如此来理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就是这意思。这句话虽然离民主还远了点,但至少没有把政权看成是“有枪便是草头王”的私有财产。也有不少的研究者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么,刘备这句话就是在试探诸葛亮的私心。你诸葛亮以后会不会学曹操的样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直至篡位? 《三国演义》号称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刘备的这句话属于“七分事实”这一部分之中。因为这句话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记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从这句话中看到了黄金的成分,于是他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悲剧英雄。 诸葛亮不是曹操,曹操周围的人对曹操的评价很明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意思是说——如果曹操守规矩的话,就是个能臣;如果曹操不守规矩的话,就是个奸雄。后来曹操固然完成了从能臣到奸雄的跨栏。诸葛亮身边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把他比作张良或者姜子牙,肯定了诸葛亮是个辅佐型的人才。“得其主”一语,说明了诸葛亮的朋友们都认为诸葛亮不可能自己成为“主人”,只能是一个“人民公仆”。 诸葛亮不仅在世界观上缺乏成为成都之主的动力基础,就是在知人善任方面也远远不如曹操或者刘备。而成为一个天下之主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能够知人善任。诸葛亮和刘备的用人观之高下,由蜀国的高级参谋马谡后来给他们提供了正确的答案。刘备看到了马谡的“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透过表面看到了马谡的本质,而诸葛亮却看不出马谡的纸上谈兵的不切实际,所以说,诸葛亮离成为天下之主的位子还有相当的距离。 另一方面,诸葛亮喜欢事必躬亲,事事要自己过问,这样的性格,当然也不适合做人主,而只能成为人臣。 但不管诸葛亮如何看待这问题,刘备的这一句话,让诸葛亮最后变成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这总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