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发扬我国古代医师行医的优良传统,要求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他说,一个高尚的医生,一定要以普救病人的痛苦为职责,不贪名声,不图金钱,对病人应该有高度的同情心,治疗工作要有始有终。病人来请看病,不能计较他们的穷和富、美和丑,应该一视同仁,都给以尽心治疗。遇到危险的病症,不要先想到自己的利害得失,瞻前顾后。如果遇到传染病人,医生虽然要保持清洁,讲究卫生,却不能有所顾虑,害怕接近他们。遇到需要出诊的时候,不管山路怎样险阻,天气怎样冷热,或者是在夜晚,自己尚未吃饭,都要立刻出发。
孙思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还应该有好的医学修养。要熟读古代的医学经典,也要广泛地涉猎其他著作,使自己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加深在医学上的造诣。
结合当时医学界存在的问题,孙思邈说,有的人只读了三年书,就骄傲地说天下没有他治不了的病。但是等他治了三年病之后,才懂得自己懂得的实在太少了。他还批评有一种人,偶然治好了一次病,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骄傲得了不得,这是医生致命的弱点。
孙思邈自己具有高尚的医德,堪称典范。他对病人爱护备至,一心为病人着想。他把一些病人接到自己家里,耐心为他们治疗。有的患者皮肤溃烂,他不怕脏、不嫌臭,热情地为之擦药治疗;有的脖子很粗,难以下咽,他便让人喂饭,千方百计地让病人吃下去;有人久病不愈,性情变得很暴躁,他就耐心地给以开导安抚。他还常常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深入群众,治病救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当时,许多病人都为他高尚的医德深深感动。
孙思邈认为,医生不仅要治病,而且要劝人防病。他告诫人们,讲究卫生,可以预防疾病。要经常劳动,但不要过度疲劳。他要人们不要随地吐痰,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吃过饱,喝酒不要过量,饭后要漱口,睡觉不要蒙头、不要张口等等。他自己栽种药物,早晚做按摩、气功和打太极拳,活了101岁。由于长寿,宰相魏征等人在修齐、梁、周、隋等朝的史书时,都曾征求他的意见,请他提供资料。
孙思邈对医药学的伟大贡献,和他的高贵品质,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人们尊他为“药王”,并且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他曾隐居在五台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在山上建了“药王庙”,塑像立祀。庙里有“拜真台”,相传唐朝皇帝曾在这里封他为“真人”。庙里还有一个“太玄洞”,据说是孙思邈当年隐居的石洞,洞里有他的塑像,洞旁有一座亭,内竖八个石碑,叫做“千金宝要碑”,是在1124年北宋时期建立的,上面刻着“千金方”中的部分药方。庙里有个洗药池,据说是孙思邈洗药的水池。在药王山的南山上,有一个1081年刻的石碑,上面详细记载着孙思邈的生平事迹。
问问题的哥们 你如果是医生 请你不要只顾看别人的事迹,给病人开完病 开完药 问下自己心里有愧吗? 这就够了
http://www2.sdnews.com.cn/gov/gg/2005-9/5_56410.html
http://www.chinazhigongparty.org.cn/dnyw/2006-08/16/content_7799057.htm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3/30/content_875003.htm
http://www.cpzyy.com/yk/yk21.htm
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