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矛盾对立统一观点看医患关系

2024-11-17 22:17: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1 存在问题:
2.1.1 医生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深入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了,维权意识提高了。在患者的投诉中,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占到近60%[2]。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够高,对患者冷、硬、推、顶,如开贵重药物、看病马虎(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病人的问题(如疾病宜忌、疾病调护)爱理不理,因此使患者发生不满心理,冲突、纠纷不可避免发生。这是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封建恩赐思想:你来求医,是在求我,你得听我的,这种没有丝毫同情心的思想,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才怪,此其一。其二,由于客观上正常收入不能满足医生物质需要,少数医生趁治病机会搞行业不正之风:“回扣”、“红包”,损害了患者利益。其三:少数医务人员以行医作为谋私利的手段,坑害病人,导致病人意见很大,有的花了很多钱,医不好病,在心理上很不平衡,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其四:部分医生“爱病不爱人,看病不看人”,只关心对己之科研、课题有用病人,对其他病人爱理不理。
2.1.2 医院管理方面的原因:(1)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机构,管理混乱使医疗活动失去准绳,医院整体医护素质差。(2)部分医院经营思想偏差。医院盲目的开展竞赛,片面注意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倾向。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医院快变成“医疗交易所了”。(3)医院开展医生的职称等评比中,对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注重不够。(4)医院的药物不齐全,不适合不同患者、不同疾病的药,只有贵重药物。如最近就报道很多医院没有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的化疗药物——巯嘌呤都没有,因为它太便宜了,每片只要0.44元。
2.2 处理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水平,改善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
本着同情、安慰的心理医治患者,既要医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状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就诊看病时有一个良好的心境,配合医生治疗[3]。医生看的是病人,不仅仅是病,不要片面追求数量,看病要有治疗质量,要做好解释工作,如对于疾病的调护、宜忌、预后做好解释工作,真正做好“知情同意”等,使患者了解病情,配合治疗,这样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如果某些病情不能让患者知道,也要让病人家属知道,使其知道疾病。如有学者就倡导:条件允许下让病人家属观摩手术,把手术后的病理产物给病人及家属观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医学科技迅猛发展,医务人员要努力掌握先进的医学科技,不卑不亢,在仪表上、行动上、语言上、医疗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患者放心满意[4]。医院的管理者也要分出一部分时间探望病人,倾听病人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活动,包括医学方面的常识,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患者积极与医生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医院应加强门诊服务管理[5],健全医院的药房药物管理,各种不同的药物均要备有。医院对医生的职称、奖金等评价应该全方位的,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些方面。
3 矛盾次要方面——“患”方面
3.1 存在问题:分析医患矛盾时,有时可以见到患方对医疗知识的缺乏造成各种误会。如病人认为:医学很神秘,医生是万能的,一张处方包治百病;有些病人怀疑医生,拿着医生处方就到处问处方是否存在问题;隐瞒病情,忌讳病情,说一部分隐瞒一部分,甚至不说,否认病情,或者前后不一致,跟医生玩捉迷藏;贫穷患者怕花钱,不敢直接到医院做体检看病,非万不得已不到医院看病,而是拖病,富有病人则认为只有贵药、新药才是好药,多用药就能治好病;不遵从医嘱,如戒烟、戒酒等;有的病人忙着赚钱,根本不在乎健康;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医疗有着更高的要求[4],但有些患者对疾病一知半解,就胡乱指挥医生用药、做检查;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急危重症的认识不足够;总想一个处方,搞定所有事情,不愿意复诊、住院;总是往成名的医生,或者年纪较大的医生那边,人之常情,对自己的生命当然比较看重,希望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为自己治疗疾病。但这也造成成名医生的门诊量较多,供不应求;有的患者不愿意排队候诊,因此就动员一切资源插队,造成就诊的次序混乱,造成医疗矛盾。
3.2 原因分析:(1)对医疗期望值过高:患者总认为认为花了钱,疾病应治愈,对自身的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应有的认识,如果医生解释不够,或者是病人道听途说,这种病怎么医成这种样子,产生不满心理。(2)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资格医生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满足,出了一些合并症,将认定是医生造成的,发生纠纷。(3)有些疾病会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如癌症、慢性病、长期不愈,患者发生不满,绝望心理,将会迁怒于医务人员。(4)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高:社会在进步,民众的生活在进步,对医疗服务也提了更高,一旦医护人员解释不够,或者态度稍有疏忽,也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引起医疗矛盾。
3.3 处理方法:提高患者自身素质,提倡“患德”。事物是存在两面性的,两者相互相承的[1]。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医事行为中,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医生的责任,而忽视了患者所起的作用。患者相对是弱势群体,需要医生的关心、爱护。笔者认为,作为患者也必需积极提高自己的“患德”:必需尊重、理解、相信自己的医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心情,不要过分注重病情、药物,向医生提供正确可靠的病史资料以利于医生对疾病的诊治,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必需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对疾病、自身病情的认识,向自己的医生咨询、通过书籍网络等正确渠道了解病情及调护方法等,而不要一知半解就轻易给自己下论断,指挥医护人员做事,这样才能最终战胜疾病。
4 矛盾其它方面
矛盾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主次地位可能产生变化。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必须站在实际环境中,综合各个方面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1 “法律制度”方面
4.1.1 存在问题:在我国,由于对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认定存在分歧,造成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责任认定异常艰难且久拖不决,法律不健全是医患关系难以理顺的重要原因。
4.1.2 处理方法:影响医疗矛盾的原因很多,具有不确定性,有关部门继续执行有关部门的卫生方针政策,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变医患双方的紧张局面,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医院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改善医患关系[6]。
4.2 媒体方面
4.2.1 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媒体等有关舆论机构也未能很好的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有关的报道缺乏应有的审核。有的媒体只注重正面的宣传,特别是一些官方媒体;另外一些媒体却也注重其新闻性,如其规模大小、是否吸引读者等,报道缺乏严谨的态度,引起错误的解读,更为医疗纠纷火上添油。
4.2.2 处理方法:对于医疗事故等有关报道需持严谨、客观的态度,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出事故的另一面,不能有失偏颇,对医疗事业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4.3 医药广告
4.3.1 存在问题:目前的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很不规范,浮夸,不切实际,甚至可笑,电视台、广播、报纸等等随处可见,甚至直接到病房派发药物广告。这些广告片面夸大了某些药物的某些疗效,夸大某些医院、门诊部的规模,夸大其取得的效应等等,这并不鲜见,干扰了患者对医药的正确认识。
4.3.2 处理方法:必须加强对医药广告的立法,整顿目前的医药广告。因为医疗广告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对医药广告必须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严格把关,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