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什么要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哪里危害了封建统治?

2024-11-15 12:26: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商业经济发展妨碍统治根基。二、商人求利跟传统思维不符合,孔子说“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就算是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旧教义不准教徒经商的,所以商人就让异类犹太人承担,中国周建国后就让二等公民(原来商朝人)做买卖,后来就把做生意的人统称为商人。三、无论是是现代还是古代,商业的根本就是生产力水平,打个比喻,生产力就是面粉,商业金融就是酵母粉,生产力低下而商业发达那么经济就是泡沫。虽然商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促进不大的,大力发展商业弊大于利。
回到第一个原因:古代皇家思想核心是保住自己家天下,士大夫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稳定,基本价值观是相一致,社会稳定是家天下的保障,为了社会稳定才有老子孔子韩非子等的思想,社会需要的是保守不变性,因而需要尊卑、等级、道德操守、户口等等。而商人的本质就是追逐利益,与社会主流价值不相符,逐利本色导致商人追求平等、自由,这个就逆天了。
简单的就是这么回答,这个细说可以写一篇论文。

回答2: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的,而封建经济制度存在基础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讲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易迁徙,足够的农闲时间保证了徭役制度和征兵制度的推行。很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管理。自耕农和佃农的存在为赋税制度和地主阶级的收入提供了保障。(从历朝的土地制度改革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放松户籍限制的趋势,这个也是生产方式变化的作用。)

商品经济的产生本生就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体现。因为,只有当生产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分工出现,商品生产出现,商品经济才能活跃。简单的说,当农业产出能够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时,他们才回开始考虑从事副业,生产用于交换而非自用的产品。随着技术的成熟,部分农民从农业种分离出来,从事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产生被视为资本主义萌芽)当手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便开始有人专门从事较为广泛地区内的商品交换活动,这部分人就成为了原始意义的商人。

这样的人员的增多,意味着务农人员的减少,增加了封建制度下赋税制度、户籍制度、徭役制度推行的难度。客观来讲,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货币流通的速度加快,民间金融业也会随之发展(如北宋时期,我国已出现纸币)民间资本累计的增多,民富国穷,会对封建政府的统治产生威胁。所谓富可敌国,大抵如此。总而言之,商品经济模式破坏了小农经济模式,从根本上撼动了封建经济体制的经济基础。因此古代统治者几乎都选择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P.S: 史记记载的商人吕不韦,也许也是封建统治者认为的前车之鉴,不过这些都是故事,带有人物的主观色彩,虽然可以作为考虑因素,但是理据不足。

回答3:

商品经济不会危害封建统治,能促进封建统治,比如宋代经济发达,也是我国立足海外的时候,但商品经济会使人利益意识大于国家意思,黑格尔的国家理论中指出:国家意识为主导地位时才有利于统治者统治,所以古代统治者会抑制商品经济

回答4:

因为会妨碍农业发展。比如现在,农业收入微薄,农村劳动力都去打工了。古代任凭许多人做生意暴富的话,会影响农民积极性,所以要降低商人地位。而且生产力不够的时候,商品经济不好发展,因为赚钱的盐铁行业已经被国有了。

回答5:

为了保护本国的商品,因为如果有国外的产品进口就会产生竞争,当时中国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所以,为了保证本国人民的利益,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