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的“三不原则”?

2024-11-14 16:01: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不制造不良。2、不流出不良。3、不接受不良。这三个原则需要贯穿质量从上到下的全过程。

1、不制造不合格品

每一位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每一道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是保证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这是“三不”理念中的重点,只要每位员工都不制造不合格品,就能保证“不流出不合格品”和“不接受不令格品”的执行。

2、不输送不合格品

操作者或者质检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暂停本道工序的生产,以防不合格品被输送到下道工序。为了保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员工的自检和质检人员的全检或抽检非常重要。

操作者应熟练掌握产品的各项属性及其检验方法,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质检员依具体情况而定,对每进工序的产品分别进行全检或抽检,保证不合格品不被输送到下道工序;

3、不接受不合格品

操作人员在发现前道工序输送来的产品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前道工序及质检人员,请前道工序立即停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彻底解决问题后再开工。

扩展资料: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释义】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质量”有两种含义。一是:产品的质量,即产品合格与否。二是:生产产品过程的质量,即生产过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与企业设定的管理基准一致。

换句话说:所谓质量意识,首先要保证产品合格,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并且,整个生产流程严格遵照企业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

参考资料:质量意识 百度百科

回答2:

在质量管理中所指的三不原则是指以下三点:

1 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2 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3 不流出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扩展资料

在质量意识当中,人才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对质量管理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具有质量管理专门知识、技能并在质量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在质量事业上的创造性劳动,对国家、行业、地区、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是十分关键的。

上个世纪60年代后,人们的质量意识更加提高了,尤其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和“全社会质量管理”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而后,日本国一跃而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MP)在80年代末期就已超过美国,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资料质量意识_百度百科 

回答3:

1 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2 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3 不流出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这三个原则始终贯穿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上一道工序对下一道工序负责,提升“下一道工序就是客户”的思想。这样,才能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的提高。

为满足下一道加工工序及客户对产品的品质需求,从进料到出货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把关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为控制不良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必须要求检验员对产品的检验资料及标准统一明确、检验方法科学合理并正确,要求检验员从一开始就做好做对。

拓展资料:

为确保达成此三不原则,还需要做到三检:

自检  互检  专检

何为三检制,就是操作者的自检、操作者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从采购工作开始: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与工作法,不接受不良品。

2、按技术标准与工艺要求生产:技术部门在产前一定要提出技术标准与工艺要求,以及相关的图纸,并且要组织全员学习。只有技术人员知道的技术标准是没有意义的标准。错误的图纸是最可怕的不良品。

3、产品检验支持标准落实。是说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但是计件管理、定额管理,若没有生产过程品质检验管理工作,品质标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不负责任的检验人员是造成不良品流送的主要原因。

4、生产过程工序互检:上道责任工序对下道责任工序负责——不生产不良品。下道责任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监督——不接受不良品。

5、最后包装检验:不流送不良品出厂。若为了暂时利益将不良品流送出厂,那么实际上是在砸企业的饭碗。

“所有质量改进都应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进行,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美国鲍得里奇国家质量奖创始人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质量管理体系

回答4:

质量意识的三不原则是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每一位员工对于生产精度的了解是保证不制造不合格产品的关键,这是“三不”理念中的重点,应该以身作则不去生产不良品,操作者或者质检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暂停本道工序的生产,以防不合格品被输送到下道工序,质检或者工作人员在发现不良品应该及时进行反馈,及时停止不良品的运输,不接受不良品。质量体系关系着产品的好坏,更关系公司的声誉,应该起到严重重视的态度去对待。

回答5:

产品的高质量不是靠检查出来的,而是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各种质量管理手段来保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即为: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并将此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员工牢记于心。
对于产品品质的把控,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的品质意识,没有意识就没有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有意识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并长期的执行。生产车间是产品的诞生地,生产者是产品质量的最终保证者,企业质量管理最终在于人的管理。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对质量的诚信和担当,激发和提高生产人员的责任意识,牢牢树立“三不原则”,才能让企业产品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