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工作面间必须有楔形形间隙;
2、两工作面间必须连续充满润滑油或其他粘性流体;
3、两工作面间必须有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小截面流出。
4、此外,外载不得超过最小油膜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于一定的载荷,必须使速度,粘度及间隙等匹配恰当。
扩展资料:
动压润滑,通过轴承副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磨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黏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形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力作用而产生油压,即形成承载油膜。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假设条件是润滑剂等黏性,即润滑油的黏度在一定的温度下,不随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次是假定了生相对摩擦运动的表面是刚性的,即在受载及油膜压力作用下,不考虑其弹性变形。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对一般非重载(接触压力在15MPa)的滑动轴承,这种假设条件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滚动轴承和齿轮表面接触压力增大至400~1500MPa时,上述假定条件就与实际情况不同。
这时摩擦表面的变形可达油膜厚度的数倍,而且润滑的金属摩擦表面的弹性变形和润滑油黏度随压力改变这两个因素,来研究和计算油膜形成的规律及厚度、油膜截面形状和油膜内的压力分布更为切合实际这种润滑就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体动力润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压液体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