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明天子们都相信一句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席话是彻底坑了大明的历代皇帝,北京建都后史载被围了数次,但是大明的天子向来就是死守北京,与后世的满清政权截然相反。这也是源于汉家思维作祟,我们知道汉家政权历来都是不轻易迁都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担心迁都会引起人心惶惶,有担心迁都会影响军心士气的,不一而论。
崇祯不选择南迁就有很多成分,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官员们的劝谏,但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为自己留了退路的才会这样卖力,有的人甚至后来直接成为满清的官员。还有的人担心皇帝一撤,自己所在的城市物价飞涨,百姓离散,一旦不战而降,不了解敌人是谁的他们必然会受到新政权的主要冲击,影响的是自己的财产利益。
另外一个方面是崇祯自己的思维,他认为天子没有轻易逃离的道理,一直固执己见的不愿意安排子嗣和诏书先行前往南京。并且依然坚信开封防线能够堵住李自成大军的攻击,北京周围应该还能调集其他援军。但是事与愿违,李自成最后依然是兵临北京城下,此时吴三桂的兵马即便是在山海关也没有办法前来北京解围。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已经将北京围得水泄不通,即便是崇祯再想冲出去也是没有希望了。所以这个时候的他为了避免像宋徽宗和明英宗一般受辱,只能杀光妻女随后去煤山上寻树自缢才能够保留最后一分尊严。
南迁不仅危险系数大,而且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坚决反对南迁。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作为一个皇帝,是不可能做亡国奴的。
天子守国门,这是深入历代明朝皇帝骨髓里的思想。
一是为了最后的颜面,二是不能轻易迁都的思想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