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般指以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外文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别名:汉医、国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发展历史】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形成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发展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繁荣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龙门石窟的药方洞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多达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了重要的作用。[4]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衰落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
复兴
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20世纪90年代发起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革命。中医新哲学观中医三个哲学观:整体观、辨证观,及新挖掘出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新纳入的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将写入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第26章内,该章节主要阐释传统医学的分类体系,将于2022年在世卫组织成员国实施。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医学理论和技术具有丰富的特色和实践基础。但是,有些人认为中医是一种伪科学,因为其理论基础和证据不足。本文将探讨中医是否是一种伪科学以及中医的发展和现状。
首先,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是指一种缺乏科学理论和证据支持,同时缺乏系统、系统性和规范性等科学特征的学说或理论系统。可以看出,伪科学的本质在于缺乏科学的证据和理论支持。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人认为中医所依据的理论体系已经过时,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认为中医是一种伪科学。但是,请注意以下事实。
中医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中医理论中包含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这些理论被认为是与西方医学根本不同的理论。中医医院和中医师的开展和运行,都有着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利用各种临床技术、中药等来治疗疾病,其治愈率和治疗效果均不容忽视。中医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且相对于西医,中医注重的是辅助治疗和预防保健。这一方面可能与中医医学的文化背景有关。
其次,针对中医是伪科学的说法,更多的应该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评价,而不是评价整个中医体系。中医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相对于西方传统医学不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是一种伪科学,甚至是一种无效和无用的医学理论体系。在中医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验方、临证经验、中药方剂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成果,需要认真对待和借鉴。
再次,需要指出的是,中医与西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两种互补的发展方向。对于某些疾病来说,西医领域或许是更有效的选择,但对于一些慢性病、亚健康问题,中医治疗则会显得更为适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的应用和传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医学的互补、交流与合作,整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优势和成果。
总之,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治疗方案和药物疗效等具体表现和特点,证明中医理论并非完全无效。但在中医行业内部所存在的不规范、不科学等违规行为给中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的争议,需要消除误解,从科学角度进行严谨的探讨和研究,切实加强行业规范和管理。
中医,泛指中国的医学,包括汉医、蒙医、苗医、回医、壮医、疆医、藏医等等医学和医术。但其实还是专指汉医,也就是汉民族使用的传统医学、医术。
另一个层面的意思,中医是指中国人使用的传统医学。传统医学不仅中国(汉民族)有,包括几大古老文明以及其他很多国家、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医学、医术。比如比中医还早的埃及医、阿拉伯医、印度医、西医(从阿拉伯传过去的)等。
另外,中医也是草本医的代称。几大文明古国以及其他古代各国、各民族与中医处于同时期的医学都属于草本医学,也就是基本都用植物等作为药物的医学。草本医学是在否定了上古巫医的基础上建立的,上古巫医认为人生病是因为超自然的力量导致的,比如神、鬼以及一些非物质世界的东西,所以上古巫医治病的宗旨和方法就是祈求,祈求那些致使人生病的超自然力量放过人类。大约到春秋战国时代,人的思想开始有所思考,有所质疑,质疑人生病(包括其他事情)是否全是超自然力量所主导。所以有人试着用植物等东西来治伤、治病(可能是受了动物用植物治伤的启发)。也有人觉得是自然的力量使人生病,比如寒冷(寒气)、热、湿(湿气)等,当然不可能完全否定巫医,草本医仍然把邪(邪气)、祟等视为致人生病的原因之一。
所有传统医学都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中医是建立在玄学基础上),都和人体生理、病理没啥关系(古代也没有办法了解人的生理、病理,因为没有观察、实验工具),都不是能诊病、治病的医学,只是古代人自以为能诊病、治病,把碰到的自愈的疾病当成是草药治好的。
真正的医学是不带国家、民族、地区名字的,凡是带国家、民族、地区名字的医学(自成体系)都是不能诊病、治病的。
能诊病、治病的只能是科学医学(也叫现代医学,中国人称其为西医,其实是错误的)。
这个问题在三七先生的文章中回答的极为精辟,不管是不懂中医还是学习中医的都应该仔细阅读一下。节选部分如下:
首先,中医是产生发展并传承于中国本土的医学。医学是用来防病的,也是用来治病的。防病的是养生手段,治病的是医学方法。防病与治病是中医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
中医的最古老的理论经典荟萃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素问》讲了阴阳五行以及五运六气等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对一些病证的解释,及一些治病的方法;《灵枢》也称针经,是讲用九针的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同时阐明了经脉的走向与脏腑归属,以及营卫气血的运行规律,这是中医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所有民族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经脉脏腑营卫气血这套认识,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一切养生治病方法,中医也就不存在了。
中医最权威的实践方法集成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是建立在六气辩证体系之下的,破解一切外感内伤疾病传变规律的方药集解。仲景云: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如实之言也。
疾病分外感内伤两种:
外感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内伤病由内及外由深出浅。
外感病以外散为愈,内伤病以内消为愈;
外感至下利不止为危,内伤至外疮不敛为危。
外感病偏于形气,用药可治;
内伤病偏于精神,非心不医。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内侵为外感,饮食劳倦五性七情偏颇所致为内伤,又有跌打虫兽所伤等不内不外之专科,一切疾病总共不过这或内、或外、或不内不外三种。
针灸,汤药,推拿,按摩,点穴,拉筋,拍打,刮痧,拔罐,皆是中医治病之手段。移情、化性,七情克制,皆是解郁舒愤排遣释放烦恼嗔恨之良方。
中医治病,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养生从中立本,治病以平为期。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此平衡点即养生根本之一中字。
同一套理论体系,由于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每个人的见解观点可能都会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正如盲人摸象。但这所有观点汇聚在一起则正好构成了一头完整的大象,只要不偏执于自己的所见,在认同大象无形的基础上,每个观察者都能起到一得之见的作用。
中医是什么?中医就是中国医学。中国医学包括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与远古时代,还包括中国现代医学,是新中国诞生后,不断发展起来的医学。原来存在于中国的西医是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进入中国的,解放后,西医逐步退出了中国回了他们的老家,中国人防疫灭病依靠西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有能力有自信发展自己国家的医学事业,取得武汉抗疫的胜利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