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

2024-10-30 17:50: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对于美学的追求,人文精神的体现和享受等。但是,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构成了中西方绘画思想等各方面还是有较大差异和区别的。中国画以其古韵内涵的特色,让人们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它的博大与气韵;西画绘画则以其真实厚重的画面感,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色彩享受。

一、中国画

中国画是以毛笔、水墨、矿物质颜料、绢帛、宣纸为工具。题材上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形式上分工笔画和写意画。总体上追求神韵和气韵的表现,造型不拘于外形的肖似,注重表现外物的内在神韵和画家的情意。人物画主张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山水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花鸟画则强调生命的表现和寄寓情怀。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和空间处理区别于西方古典绘画只表现特定时空的传统,常按画家的主观意图自由组合空间。如不断移动视点或并置时空,讲求平面布局的横卷图,用高、平、深三远法结果画面,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处理方式等;用线造型是中国化最基本的造型方式。结合毛笔的运行,线条不仅能状物,还能传达出画家的 主观情绪,对欣赏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向着主观意像化发展。工笔重彩,使用纯度很高的色彩,产生装饰意趣,水墨写意,则将色彩淡化为不同的墨色,结合宣纸的性能和不同笔法,使浓、淡墨色能给人以想象和审美的感 动,中国画家历来重视在书画中表现学养、品格、情操,由是形成了诗、书、印结合一体的独特风格。其中的诗、书、印不仅是画面不可或缺的部分,且有生发画意,直抒情怀的作用。

二、西方绘画  

西方传统绘画多强调写实性。画家通过明暗、色彩、透视、解剖等造型因素,把眼中所见的自然物象真实的描绘出来,“像真的一样。”因此,在欣赏写实性绘画时,就要品位画家是如何巧妙的运用明暗的转折关系、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规律、透视原理与解剖结构,以及描绘的笔触、画面的机理等艺术效果,真实的再现客观物象的存在状态和人物形象的精神气质的。而外国现代绘画则不以再现客观物象的外表真实为目的,或以单纯的点、线、面和色彩组合的图形表现形象,或以变形、夸张、怪诞的形象表现画家内心的情绪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外国绘画在题材内容上有不同种类,在欣赏时也各有侧重。如以描绘风土人情为主的风俗画,要注重其浓郁的生活美感和朴实的民情意味;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画,要注重滑稽寄寓在自然景物中的心境与情感;以再现历史时间为主的历史画,要注重分析所暗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以表现宗教或神话内容为题材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要体味其宗教或神话情节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以刻画人物为主的肖像画,要体味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品格;即使是静物画,我们也要透过对象,审视其内在的形式结构和外溢的不同情趣。西方近现代绘画因操作倾向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流派,所以要按画派择要欣赏。

西方画作

三、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主要区别

1、中西方绘画理念差别

中西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哲学、工具材料、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西方绘画存在这明显的区别。简单的概括就是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意境。中国画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西方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

2、 绘画工具材料不同

中国绘画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中国画运用钩、勒、点等毛笔的不同技法,是中国画表现出无穷变化的线条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墨分五色”。  欧洲传统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色丰富、鲜艳,覆盖力强,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绘画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 造型语言不同

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条中充满运动节奏美感。注重墨在空间处理上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而欧洲传统油画以明暗色彩为造型手段,立体感强、光感强、质感强烈。油画客观性强,观察细致表准确,给人以强烈真是感。西方是定点写生按焦点透视法描绘所见物象,偏重于对客体的描绘和对本体画面的构建。其利用色彩的变化,明暗对比,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

4、 审美价值的倾向不同

在审美倾向上,中国古典绘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尚意,中表现、重情感,中国古典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从一开始就以“神”为中心,而以“形”为表现“神”的一种手段。“以形传神”成为中国绘画之要义,千古不易。  在欧洲传统油画中更加重视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欧洲传统油画尚形,欧洲传统油画中再现、重理性。欧洲传统油画根基于“模仿自然”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意境渊源基础在于古希腊的雕刻与建筑。其宇宙观点仍是“人与物”、“心于境”的对立相视。  总之,两种画是两种理念的主导。

回答2:

一、线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灵魂。
中国画主要以线来描绘物象,尤其在传统中国画当中,最具审美价值的莫过于线的艺术了。然而,以线为主的造型绘画手法并非中国画所独有,西方古典绘画同样重视线的运用。那么,传统中国画的用线与西方古典绘画的用线有何差异,是否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呢?
1、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属于自然形态下的光感的面。先来看看古典时代西方画家是如何谈论用线的。达�6�1芬奇曾说:“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形体”。线在这里只是作画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形式,它必须受形体所规定,最终消融在物象与光感的体面之中。安格尔是一位强调用线的新古典主义大师,他认为刻画人物“如果基本线条未能揭示出个性特征”,所取得的只能是“似是而非的形象”。同时他又指出,“在塑造人物时,光的效果也应从人物的中心点产生,然后有层次地加深各部阴影”。显然,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属于自然形态下的光感的面,是以逼近客观物象的真实感为基本前提,是再现人的视象对三维空间反映的因素之一。
2、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不仅是画家用以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还相对独立于客观物象,具有表现画家主观情感的审美价值。它既符合人的视象在二维空间的真实合理性,又摆脱了像西方写实主义去被动地放映物象在三维空间的真实幻觉的束缚。因此,墨所勾画出的线条就具备了似与不似的双重特性,而成为传统中国画写意的基本形态。
3、东西方文化哲学意识的相异,决定了古典时代的绘画艺术中的西方写实,东方写意的形态。西方哲学将客观自然世界作为人的对立因素去加以研究的,反映在绘画上则强调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对自然物象逼真的摹仿。柏拉图对希腊绘画艺术逼真摹仿的认同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摹仿论的称赞便是最好的例证。而中国的先圣们则将人的自身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一个“道”字,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屡次提到“道”,“圣人含道瑛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道”是古人哲学中的最基本概念,即今之“真理”、“原理”。指的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总法则。人与客观的自然世界应是相互交融的“天人和一”的整体,自然物无需依赖外在任何条件(包括光)的支撑,无需对此进行任何思辩,这种“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的认识观,在绘画上则反映出飘忽不定对光的漠视,同时,对物的本质和人的心态关系活动的重视。因此,没有光影只有物象轮廓结构并与心灵感受相契合的线,便成为传统中国画写意形态最为重要的表现样式。
二、传统中国画“写意”具有丰富的内含。
1、中国画中的墨线是与书法艺术紧密相关的。“六法”中“骨法用笔”就是传统中国画用线的总体要求。“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有着丰富内涵的笔法之线条——“气韵生动”更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构成独具个性的画风特点。“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以及后人总结出人物画十八线描的意义,远不是技法语言所能涵盖的,更与古典西画中“面”的“缩扁”式的线有本质的区别。
2、传统中国画将文学、哲学、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强调趣味性、象征意义和人格的理想化。西方绘画自印象派出现以后,由于艺术观念的转变,绘画主体情感意识的觉醒,也相继涌现出不少写意性作品。如果我们从作用于主客体关系的情感表现的程度上,来把握写实和写意的界线,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有些似乎可以纳入写意之列。但是,它们与传统中国画的写意是截然不同的。从表层看,就用线而言,在可以称之为写意的西画中,不仅看不到“如屋漏痕”、“如折钗股”的痕迹,而且也找不到极色的黑墨线。从内层看,印象派之后西画的演变,就绘画形态讲,仍然是属于较为单纯的视觉形式的转变,而传统中国画(尤其文人画),则将文学、哲学、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强调趣味性、象征意义和人格的理想化,其“写意”具有丰富的综合意义,无视这种区别,就难以把握传统中国“骨法用笔”的审美价值,自然也就更难以认清中国画写意性的基本形态。
三、通过笔墨呈现的黑白系列,构成中国画写意性的另一基本形态。
如果说黑墨线构筑了传统中国画写意形态的基本框架,那么黑与白相互关系的表达(不仅是线,还包括点、面以及“随类赋彩”、渲染气氛、表达意境、不碍墨色的中国画颜色)。则使传统中国画更趋完美。这是构成中国画写意性的基本形态的与笔法相关的另一个层面,即笔墨。中国画博大精深、玄妙莫测的“气韵”、“意境”的美学特色,正是通过笔墨呈现的黑、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这作为传统中国画写意性形态的又一大特点,既黑白系列,是西方色彩体系的绘画,即便是那些充满了主观情感的游离在具象与抽象边缘的画作,也不可与之相提并论,而传统为写意之作的。
(三)
从中国画的写意特性不难看出“笔墨当随时代”。即中国画的写意性要注重现代意识。
一、强调传统写意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现代意识。
清代画家石涛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首先是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正是因为有中国之“笔墨”,所以才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特色;其次,所谓“随时代”,是对中国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与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否则将会使中国画的发展失去新意,乃至停滞;再次,笔墨是物质、也是工具。笔墨要通过画家的艺术思维,才能够使其产生中国画独有的艺术性与神秘性,从而使中国画作品出现应有的艺术魅力。
1、中国画“随时代”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脱离了这个主流中国画就会失去她的艺术生命与艺术价值。以中国画的发展进程来认识,每个时代所产生的艺术作品都附着了时代的气息与时代的特色,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画家在对待“笔墨”发展问题以及“随时代”问题时,从未脱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深刻理解,因而创作出了具有代表一个时代的传世佳作。如:唐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即表现出了唐代流行的线描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时代的背景与生活气息。又如;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不仅表现出了宋代的山水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宋人的市井风俗与时代特色。
2、“笔墨当随时代”,在其“笔墨”的运用与变化中,也都要与所表现出的时代气息与风貌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随时代”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出现多元发展的新趋向,尤以现代水墨画的探索较为突出,它跃向了一个全新的表现层面和思维空间。现代水墨画强化了形与神的抽象关系,并以“神似”作为现代水墨意象造型的基础。现代水墨画强调构成意识和笔墨的抽象性,强化了艺术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画的写意传统包括了晋唐、宋元、明清这条历史发展的“长河”,她构成中国画传统精华的全部。如何更进一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如何完成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式与内涵的转变,如何与其它艺术一样在传统与生活、东方与西方、内容与形式、哲理思辩、审美观念及价值取向上拓展出新的表现内容与表现空间,使写意画在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双重观照下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3、中国写意画要有突破,离不开融入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应包含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新探索所产生的新形式美感;二是由新的形式美感所呈现出的新的现代气息;三是画家通过客观实现生活的深刻体验,用其审美观念和艺术思辩去体现与时代相适应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特定的时代,会产生特定的思潮和心态。面对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开放流通的文化体系所导致的种种变革,如仍固守传统的审美观念,审美对象与审美形式而不以新的现代意识无解析传统,利用传统,在传统里孕育未来,全新塑造新的艺术形象,展示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新的艺术主题,那么我们的中国现代写意画就只能停留在复制传统与再现固有的社会的僵局之中,也就谈不上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从现代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科学性来看,它要求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反映现代意识,以创造为前提,在艺术上推陈出新。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与条件下,中国现代写意画应把握现代意识,抓住笔墨、形式与意境,强化构成,打破画种、画法的界限,相互融通借鉴,以及外来因素的新组合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精粹,使艺术表现形式更趋多样性、探索性、现代性,更能体现出当代人文精神的新内容与艺术实践的新鲜经验。
二、中国画的写意性当与现代意识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艺术以及其他文化精神产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同物质生活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同其生产方式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相联系。现代意识促进当代艺术的出现,当代艺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为既然科技在发展进步,艺术的发展进步就不可避免。
现代写意画艺术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建立在扬弃旧观念,拓展新空间和表现新形式之上的,而这一切无不受到时代与社会条件的制约。具体到现代社会来说,则是受到现代意识孕育出的新现代审美观念的制约。因此,现代意识对现代写意画的影响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现代意识呢?我认为,现代意识是一种文化观念,它既是现代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这种文化精神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观照;它是运用现代文艺观念去观照民族传统而产生的新认识、新方法、新技巧。因此,现代意识体现着艺术的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但也应该指出现代意识是对非现代的相对过去的意识观念而言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因为人类历史总是处在一种意识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因而现代意识也表现为一种动态,表现为从非现代向现代意识的转变与演化;表现为旧的价值观念的否定与新的价值观念的肯定与创新。现代意识不仅构成对历史的超越,也构成对当代意识发展趋向的认同。
综观写意画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写意画的成功,一是要树立具有美学高度的历史意义的绘画语言风格样式的新构架;二是要运用新的形式技巧在题开拓和意境的营造上做到别开生面,动人心魄;三是表现体裁和内涵要充分显示出时代、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艺术不能只有延续,而必须在借鉴和融通中生存、发展、变革,只有最先进的、最现代的知识和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只有最鲜明的艺术形式与风格与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人文特色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历史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回答3:

美术史从远古时代的绘画和雕塑,至今经过了无数春秋的发展,从而让人类看到了现在的绘画。经过时间,社会背景,以及工业发展的变化,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自然也就引起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可以从几点来看出很大的差别: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所包含的思想以唯心为主,而西方讲究的则是唯物主义。以及绘画时所用的工具以及画面的构图和画的风格都能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绘画的差别。下面就来简略的分析一下。 第一点提到的就是中国绘画是以唯心为主,所谓的唯心,个人解释就是说比较随意性,画家看到了所能引起他灵感的对象,比较随意性的来突出个人的想法,比如画一个古代美女,不一定忠实的把对象反映在画面中。而是很大程度上主观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及感觉的意向,他可以用线条来勾画出美女的轮廓,也可以用比较写实的方法来画。但是突出的是自己的想法。而西方绘画主要偏向于写实。用眼睛看见的东西就要画出来,画苹果的话,他不可能画成方的。画什么就得像什么。而且也有个纪实性,当时画面所形成的空间和明暗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画家自己的主观意识很难能体现在画中。有一点能体现出来唯心和唯物的区别。老师曾经讲过,中国古代的宫廷绘画人物时,皇帝的头部一定是在所有人里最大的,而最小的也是官位最低的,几乎所有的宫廷画都是这样,有一点是因为社会原因所导致,但是基本也能体现出来画家构想是唯心的。而西方画家给君王或者贵族画肖像时,是写实的,高矮,胖瘦,以及脸上的阴暗面都会画出来,中国画皇帝是没有阴暗面的。从光线讲,西方画一眼就能让人看出光源的方向,而中国的绘画就没有光源。这也是一个大的区别。 还有在从构图来讲,中国绘画讲究的是留白,有些画的画面空白的地方占据空间要比画面所要画的主体都要多。甚至有些画的主体只是几个线条组成,多大部分都是空白。这是中方古代绘画的一个特点。在西方绘画中,讲究的就是把画面填充满,蓝天,白云,树木,人物,都要把画面填充满,即便是有留白的地方也要用白涂料上色。还有绘画所用的工具的区别。西方绘画可以用很多中道具来画画,几乎是任何东西。主要是有铅笔,碳笔,粉笔,水彩,水粉,油画颜料。而中国基本也只是墨水跟毛笔。所以最终的画面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比较飘渺,西方的比较写实。还有一个小区别,就是中国绘画是可以看出当时画家的心情的。画家是高兴,是悲伤,是喜是怒都能体现在画中。而西方绘画是看不出当时画家的心情的,很难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主要是西方写实画把画家也给局限性了。中国画的一般都是画在宣纸上,西方可以画在纸上或者布上。而中西方在选材上也是有一些差异,中国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而西方则是以宗教画,肖像,风景,场景画,静物。从名词上来说也是有差异,中国画人物时,就叫人物画。西方则是叫肖像画。中西方绘画受文化差异也是很大的,中国受宗教思想影响力较弱,西方受宗教思想影响力较强(17世纪前)。像上面提到的,中国画多一山水,花鸟为主,所体现的宗教的主题很少,而西方绘画总是出现像耶苏,圣母等神圣的事物。而且这里也能体现到唯心和唯物的区别,耶苏即使是神圣的,是所有信徒心中的神,但在所有的画中也总是千篇一律的被钉在十字架上。如实的翻译了圣经中所描写的场景。而中国的绘画中所有的神、佛则被表现的多姿多彩,喜怒哀乐各无常理。中国画从绘画方式和色彩上说分为工笔跟写意。而西方画则是以色彩与素描所区分的。在从透视来说。(中国画和西方画最直观的区别/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画是双点透视,以地平线为基础透视。中国画很少有透视,就算有也是很简单的。)而且中国画越远的东西越在画的最高出,越近的东西越在画的最低处。但是西方绘画是在地平线的基础上构成的,只是物体占画面大小问题。总之中西方绘画各有各的特点,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很多差异之处。文化差异,社会差异,各方面的原由导致了绘画的差异。总之中西方绘画各有其精髓,即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文化及社会的差异,构成了两种节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其绘画发展是以其民族精神为核心,至此中国与西方的绘画汇成了两条源源不断的艺术长河,我们可以永远在其中汲取不同的艺术灵感及精神启迪。

回答4: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对于美学的追求,人文精神的体现和享受等。但是,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构成了中西方绘画思想等各方面还是有较大差异和区别的。中国画以其古韵内涵的特色,让人们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它的博大与气韵;西画绘画则以其真实厚重的画面感,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色彩享受。

回答5:

中国画主要是写意,西方画主要是写实。所以中国画山水居多,西方画人像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