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产手机正饱受利润缩水之痛,市场份额也下滑到历史新低的25%。与此同时,手机行业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除诺基亚、索爱外,其他厂商的利润都下滑得厉害,特别是日系韩系手机,在华市场频频遭遇“滑铁卢”。发改委在这时又将牌照颁给4家不知名的企业,着实让人费解。
根据发改委2月下旬公布的消息,又有4家企业获得手机牌照,它们分别是深圳邦华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埃立特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高科时代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至此,我国手机企业已经超过70家。
寄托手机牌照数量,并不能改变国产手机积弱难返的生存处境,反而会导致产品积压,进一步引发价格战,同时也不利于与洋品牌竞争。再说,对新获牌照的厂商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国际巨头尚且正忍受利润之痛,新进入厂商在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方面都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
加强实施手机市场退出机制,将资源集中在少数优秀国产手机企业中,才是唯一的出路。
牌照不是拯救者
据《IT时代周刊》了解,4家新获牌的手机生产企业,产能均在100万台以上。按照2006年我国手机销量计算,约占总销量的3.1%左右。
据悉,深圳邦华将面向市场推出自有BOWAY品牌的GSM手机,广东高科时代则将推出自有品牌“GETEK”系GSM手机。不过,它们都没有透露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从这2年的经验来看,新获牌照的手机厂商鲜有良好表现。倒是有不少企业靠租借牌照获得高额利润。
“2006年我国手机市场主要呈现3个突出特点:一是销量持续增长,二是竞争格局日益出现集聚化趋势,三是国内厂商的不利竞争地位仍有加剧之势,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业绩普遍不佳。”中原证券表示,“在此背景下,发改委再发4张手机新牌照,不可避免会对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新的压力和变数。”
据统计,2005年3月30日至2006年6月16日,发改委共核准许可34家企业生产手机。加上这次的4张,短短不到2年,新发牌照达到37张。业内人士甚至怀疑,里面有少数不排除以前是“黑手机”厂商。
加上原来拥有手机牌照的40多家企业,目前获牌照的已经超过70家,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但数量多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从一定程度来讲,它不但没有促使中国手机企业形成规模优势,与洋品牌进行对抗,反倒摊薄了仅有的一点市场份额。
从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的现状来看,业界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在我国手机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却在节节败退。增加手机牌照,无疑会减少单个手机企业的产销量。
另一方面,对新牌照获得者来说,是福是祸目前也不清楚。依照2006年的局势,手机市场除诺基亚和索爱外,其他厂商的形势都不容乐观。国际巨头尚且如此,初涉市场的新厂商又能怎样?
退出机制势在必行
有业内人士称,前些年,在手机产业利润丰厚的时候,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渴望拿到牌照,结果望穿秋水而不可得,致使不少企业错失绝佳的发展机遇。近2年,手机已成微利行业,发改委这时却频频发牌,其中的意味让人琢磨不透。
如今,国产手机的产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频频引发价格战,在这样危机四伏的大背景下,大规模增发新的手机牌照,无异于制造一场混乱。
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手机产量年增速高达15%,零售销量为1.3亿部,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在手机企业及出货量猛增的同时,市场需求增长却并不明显,这也是国产手机厂商普遍亏损的重要原因。
哀鸿遍野下,实施手机牌照退出机制已是最后的出路。这一话题早在2005年就被广泛讨论,当时有关部门表示“在3年内逐步实行手机牌照退出机制,以解决手机市场竞争混乱、产能过剩的情况”。但令人担心的是,目前看来,退出机制可能会流于形式,退市的企业不多,新牌照倒是狂增。
据预测,未来,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少数企业,将占据国内手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手机巨头均价正在下滑,国产手机逐渐丧失中低端领地。
加强手机行业的整合力度,或者强制效益低下的手机企业退市,将资源集中在少数优秀企业身上,形成合力,或许才可以与洋品牌有得一搏。 (X228)
1“夏新手机已经全部下柜了。”今日,记者走访了苏宁、国美和商社电器看到,曾经占据卖场显要位置的国产品牌手机已无奈下柜,均未看到夏新手机身影。据三家家电卖场介绍,从去年底开始,夏新手机在三大卖场开始陆续下柜,夏新电视更是在去年初就已在重庆撤场。据重庆苏宁介绍,跟夏新电子的合作一直是总部直接供货,去年底突然接到总部通知,终止供货协议,随后重庆苏宁、国美等大型卖场不再销售该手机。
据赛博数码华西区总部企划主管何学勇介绍,曾经销售过亿的夏新手机而今很难在赛博找到其身影。夏新电子以研发、生产、销售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为主营业务的移动互联商务服务商,成立于1997年,曾拥有6000员工,公司总资产达32.5亿,但受山寨机巨大冲击,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而夏新生产成本过高,最终导致销售困难。夏新今日的困境,在一些长期关注它的市场人士看来,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在中国自主3G标准TD-SCDMA的终端研发上的“过度投入”。
工厂全面停产、职工大部分离去、债主络绎不绝、管理层避不见客……夏新正面临重重困境。7名夏新债主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前两天刚从夏新财务部了解到,夏新目前净负债远远超过上市公司三季报透露的27亿元。”
夏新今日的困境,在一些长期关注它的市场人士看来,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在中国自主3G标准TD-SCDMA的终端研发上的“过度投入”。夏新手机研发部门离职员工李慧(化名)表示:“夏新可能熬不到TD春天来临的那一刻。”
2、多普达宣布 今年将全面进军中国3G手机市场,昨天,多普达推出2009年前两款旗舰机型——挑战Iphone的TOUCH系列。多普达同时宣布,今年将全面进军中国3G手机市场。
多普达公司CEO陈敬宏透露,多普达将在2009年全面进入包括欧版3G标准WCDMA、美版3G标准CDMA2000以及中国国产3G标准TD-SCDMA手机领域,计划在2009年推出近20款手机。
陈敬宏称,多普达2008年实现智能手机销量80万台,比上一年增长超过30%。而通过中国3G发牌等机遇,多普达有望在2009年实现全年120万台手机的销量。
中国手机企业的现状
1、国产手机面临“微利死循环”
国产手机已经从“价格为王”时代迈入到“产品为王”。乍一看,这是非常正向的变化,其实也是因为手机产业的利润已经远不如前。所以今年国产手机阵营普遍讲求“以差异化”取胜,说得直白一点,就是靠卖点驱动。不幸的是,家家都在寻求差异化,但最终却恰恰导致了差异化的严重缺失。
以手机圈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一款产品——“5.1声道”手机为例,该产品其实就是物理地给手机安上了5个喇叭,任何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仅靠在手机这么狭小机身上的五个喇叭,是决计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5.1立体声环绕”效果的。但为了寻求卖点,照样有企业做了,照样还有渠道卖了,为中国企业的创新故事增添了幽默的一笔。
在企业追求卖点的同时,除了滋生出一些诸如“5.1”这样“新奇特”的故事外,还有一个严重的伴生现象便是差异化缺失。例如,今年以来国产手机圈有几个概念非常流行:超长待机、双模双待、GPS、高清手机。结果导致手机阵营几乎“人人都有超长待,家家都做双待机”,每个品牌在喊着“差异化”的同时其实已经没有差异化可言。
笔者记得智多微电子CEO胡祥曾在其某款新产品的发布会上表示,现在的国内手机产业,已经陷入“微利的死循环”,在很难有差异化产品的情况下,先是比拼拷贝能力的速度战,接着难以避免的是价格血战,最后导致手机产品落入“性价比不值钱”的时候手机也就真正地“白菜化”了。
2、 移动互联思维应是平台思维
如何走出这个可怕的“死循环”?从现在看来,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及早引入“移动互联”的思维,靠各种应用创新而不只是硬件创新打市场。今年已经有一个例子证明了软件应用对手机市场的魅力——手机炒股,它虽然是一个应用软件,但却带动了手机的销售。好的应用加上国内手机的高性价比,就能形成国产手机的优势。
当然,要做好移动互联,最重要的是要求手机产业各环节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我们不妨称之为“移动互联的思维方式”。
“移动互联的思维方式”要求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合作,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大家共同搭建一个移动互联的手机平台。这样一个手机平台,可以是单纯的软件平台,也可以是软硬件结合的平台。从现在的国产手机现状而言,不可能凭借一家企业取胜,而必须是通力合作的结果。
未来手机产业的竞争以平台取胜,这样的端倪在今天已经能看得出来。诺基亚就是以平台取胜,而摩托罗拉则更多以卖点取胜的意味,因此就像打阵地战和游击战,诺基亚稳扎稳打,持续攀升,而摩托罗拉却有胜有败,在经历了RAZR的风光后今年从全球第二的位置,跌落到全球第三,利润率大幅降低。
3、本土化应用和TD不应错过
事实上,在以平台为支撑的移动互联时代,中国企业有国际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首先,移动互联最适合中国企业发挥本土化优势。众所周知,用户对应用需求不仅有很大的层级性,还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企业更可能敏锐地捕捉到各种不同的需求,发挥本土化优势。
其次,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各产业链元素已经具备。随着近几年手机产业和SP产业的发展,移动互联产业群中各企业元素其实国内企业都已经有所覆盖,不过可能一方面由于产业还没有真正启动,另一方面也没有核心的企业出面统筹,所以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合力,不过已经有一些企业显露出这方面的努力。
再次,中国企业拥有TD-SCDMA的巨大机会。TD-SCDMA是3G标准,而且必定会率先在中国商用,这给了移动互联一个非常好的练兵和抢占市场先机的机会。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企业看到了这一机会,率先在TD-SCDMA领域纳入平台概念。今年3月,安凯推出了基于其多媒体芯片AK3224的TD-SCDMA整体解决方案,据称是“大唐Arena平台的最佳选择”。现在,这款芯片已经与整机企业合作,今年第三季度就能推出基于AK322的TD手机。接着在7月底,智多微电子也与重邮信科签订“TD-SCDMA手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GSM与TD-SCDMA双模的智能手机平台,将重邮信科的基带处理芯片和智多微电子集成了多核移动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和其SmartNX Mobile开放式操作系统的NX200智能手机平台相结合,其实后者就是应对移动互联的平台概念。
因此,面对这些机会,手机企业应该早日看到移动互联的重要性,或学习诺基亚自行搭建平台,或与上游芯片企业、操作系统企业、软件平台企业中有能力搭建平台的企业联手,及早形成合力迎战“应用为王”的时代。
目前中国手机生产厂家最大的有十七家,这17家企业是:波导、大唐、东信、海尔、康佳、科健、联想、南方高科、首信、厦华、厦新、熊猫、中电器材、中电通信、中电东信研发中心、中国普天、中兴等。
我们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价格没有优势;2.技术开发与国外品牌相比差距大;3.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国产品牌在市面上卖的好的目前就是OPPO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