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严格说,雅利安是一个语言学名词,但它已经被用于(而且广泛误用于)指一个民族或更不恰当地指一个人种。约公元前2000年以后的若干世纪里,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从包括今伊朗的中亚南部向东或向西迁徙到更富庶的地方。公元前1000年后,一群这样的移民大概从海上侵入希腊;另一群叫做喀西特人喀西特人,古代民族,公元前2千纪侵入美索不达米亚,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建立据点,创立巴比伦第二王朝。后为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译者,约公元前1750年入侵并征服苏美尔;而一群叫做赫梯人赫梯人,公元前2千纪初在安纳托利亚出现的古印欧语系民族,大概来自黑海以北地区。他们在安纳托利亚建立赫梯人的帝国,在苏皮卢利乌马斯一世在位年间(公元前1380~1346)臻于鼎盛。公元前1193年赫梯帝国突然崩溃,到公元前710年完全丧失政治独立。——译者的移民,在约公元前1900年占领安纳托利亚北部;还有一群移民于公元前1800年后的某个时候向东越过兴都库什山脉的几处山口进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他们操一种早期形式的梵语,但仍然是无文字的、城市前时代的、放牧牛羊的半游牧民族。他们部分依靠狩猎、种植小麦和大麦,也部分靠抢劫更先进农业居民和商业中心或商队。我们对他们不多的了解,来自他们祭祀仪式上的圣歌《吠陀经》以及后来讲述英雄业绩和战争故事的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些都在很多世纪以后才用印度古典语言梵语形诸文字。到那时,雅利安人才算有了读写手段,以及农业艺术、城市建设和文明的其他要素,而这些可能是他们通过与原已在印度的更发达民族的交往和通婚才得到的。
吠陀时代文化(约公元前1000~约前500),与创造它的人一样,是原雅利安文化、哈拉帕文化和其他印度本土文化的结合。梵语是现代欧洲诸语种的前身中最古老的书面语,也是现代印度北方诸语种的直接祖先梵语的nava(船)、deva(神)、dua(二)——诸如此类以及其他许多梵语词汇,很容易看出就是拉丁语或有关英语词汇(naval、divine或deity、dual等等)的词根。。这种联系,直到18世纪末英国驻孟加拉法官威廉·琼斯爵士进行开创性研究后才为人所知。琼斯证实了所有印-欧语言之间的联系——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诸语种、波斯语和梵语,以及它们的现代派生语种,最初全都起源于语言相近的民族从公元前2000年前后开始由中亚南部向东西两方向的伟大迁徙。后来的研究证明,印-欧诸语种的共同祖先可能就存在于约公元前4000年的西亚,从它派生的下一代语言则随着不同时期的迁徙人群各奔东西。
Aryan一词源自梵文,意为“高贵”。史前时期居住在今伊朗和印度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亦名雅利安语,南亚印欧诸语言就是源自雅利安语的。19世纪,雅利安语一名被用作印欧语的同义语,从狭义上说是指印度-伊朗诸语言(Indo-Iranian languages)。现在此名在语言学中,仅用于印度-雅利安诸语言(Indo-Aryan languages)一支。
雅利安人种
[编辑本段]
在19世纪中,由于戈宾诺伯爵(Comte de Gobineau)及其门徒张伯伦(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的积极鼓吹,出现过一种“雅利安人种”的说法。所谓的“雅利安人种”成员是讲印欧诸语言的人,有利于人类一切进步的人,并宣称优越于闪米特人、黄种人以及黑种人。雅利安主义的信徒们将北欧和日耳曼诸民族视为是最纯粹的“雅利安人种”成员。这种说法在1930年代—50年代已被人类学家们所抛弃,却被希特勒和纳粹分子所利用,并以之作为德国政府政策的依据,对犹太人、罗姆人(吉普赛人)以及其他一切非雅利安人采取灭绝措施。
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许fff多白人至上主义的团体采用雅利安作为他们的意识型态标签。由於这种用法且与纳粹主义有关,该词含有贬意(参阅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
历史
[编辑本段]
公元前3000年代,雅利安人还是一个部落联盟,其生产力发展已进入铜器和青铜器时代,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游牧部落,所以畜牧业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畜养公牛和乳牛,牛粪则被做成圆饼,充当燃料,驯养的动物有山羊、水牛、绵羊、马、猪等,他们选用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过著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其社会组织形态尚处于父系氏族部落和军事民主制时期。
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的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徙,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的腹地、向南则伸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西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的库班地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原。这些人和当地原居民杂居、融合,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西台人、吕底亚人。 同一时期,居于黑海沿岸的另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著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拉丁人是这些迁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与此同时,另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
也是从公元前2000年代初开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从里海西岸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称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后在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坦尼王国和加喜特王国,居民被称为米坦尼人和加喜特人。后来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则定居在这一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波斯帝国,被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
雅利安人的另一股势力曾经入侵南方。说梵语的雅利安民族,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已经沿西路进入到了印度北部。在这里,他们与最早的黄褐色文明——达罗毗荼文明接触,学习了很多东西。其他一些雅利安民族还扩展到中亚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迄今尤有金发碧眼的北欧系诸种族,不过他们如今用的是蒙古语。
*《辞海》中对“雅利安人”一词的解释:
雅利安人(Aryans)是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的比较和研究中推知,远古在中亚地区曾有一个自称“雅利阿”(Arya)的部落集团,从事畜牧,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自18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发现梵语同希腊语、拉丁语、克尔特语、日尔曼语、斯拉夫语等有共同点后,即用“雅利安语”一词概括这些语言。(现通称印欧语系语言。)
南美和非洲
南美洲he 非洲
南美洲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