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为佛是怎么回事?

详细些
2024-11-18 00:38:4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老子化胡经》,西晋惠帝时(公元290─306),天师道祭酒王浮每与沙门帛远争邪正,遂造作《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胡人为佛教之事,「以谤佛法」。後陆续增广改编为十卷,成为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依据之一,借此提高道教地位於佛教之上。由此引起了道佛之间的激烈冲突,唐高宗、中宗都曾下令禁止。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下令焚毁《道藏》伪经,第一种即为《化胡经》,从此亡佚,故明《正统道藏》不存。清末敦煌发现此书唐写本残卷,有的作《老子西升化胡经》(伯2007),有的作《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斯2081),系同书异名。今英、法等国所藏敦煌《化胡经》残卷,当系十卷本,非王浮原书。
  《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浮屠经(佛经)云其国王生浮屠(Buddha)。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Suddhodana),母云莫邪(Maya)。浮屠身服色黄,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蛉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间、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另《后汉书》载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襄楷所上奏章中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说法。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了佛骨舍利多枚。有人认为这些舍利明显不是来源于同一个体,提示历史上(释迦牟尼)佛可能不止一位,这或许可与《三国志 魏书》“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的说法相验证。

回答2:

中国佛道之争的一次历史事件。简称化胡之争。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一度被视为黄老神仙术的一种;佛教也自附于黄帝、老子,以图与中国传统信仰相结合,得以传播。东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化胡成佛之说,以宣传佛道同源论或老子转生论。汉末三国时,化胡说广泛流行。但其时佛教在中国已有一定影响,因而在佛教理论著作《牟子理惑论》中开始出现了反对化胡说,甚至认为道不如佛。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都有较大发展。为了取得各自的社会优势,双方在化胡同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在与僧人帛远争论的过程中,为抬高道教,贬抑佛教,根据东汉以来种种老子化胡传说,造《老子化胡经》,谓老子西出阳关,经西域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因此产生佛教。南北朝之世,道教徒均据此与佛教互争短长。南朝宋泰始三年(467)道士顾欢作《夷夏论》,认为佛教是夷狄之教传入中夏,此说影响极大。为此,僧绍作《正二教论》、谢镇作《与顾道道士析夷夏论》、朱昭作《难顾道士夷夏论》、慧通作《驳顾道士夷夏论》等,展开了所谓“夷夏之争”。影响所及,上至朝臣奏疏,下至世俗论著,皆时有论争。北魏孝明帝时,昙无最还曾与道士姜斌在殿庭中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最后姜斌被崇信佛法的孝明帝发配马邑。
  隋唐时,化胡之争仍在进行。隋开皇三年(583),沙门彦琮撰《辩教论》1卷,共25条,斥老子化胡说,唐显庆五年(660),沙门静泰、道士李荣等奉诏集洛宫,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武则天天册万岁二年(696),福光寺沙门慧澄,请依前朝毁《老子化胡经》,敕秋官侍郎刘如睿等八学士议决,但皆言汉、隋诸书有化胡之说,不当除削。禁毁未成。唐神龙元年(705),诏僧道集内殿定《老子化胡经》真伪,沙门明法抗争,九月,下诏禁毁,违者科罪。洛京大恒观主恒道彦等上表争辩,敕曰:“道、德二篇,空、有二谛,莫不敷畅玄门,阐扬妙理,何假化胡之为,方盛老君之宗?”不许所请。但其后仍有流传。
  元代佛道争论迭起,化胡之说成为争论重点。宪宗、世祖二朝,僧道多次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诏令除《道德经》外,蓁道书尽行烧毁,《老子化胡经》首在焚毁之列。佛道老子化胡之争告一段落。

回答3:

【老子化胡】 (传说)言李老聃死后生于天竺为佛也。后汉书襄楷传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齐书顾欢传云:“欢著论曰: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画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
老子化胡是杜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