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职业对提高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要直接准确的答案!最好简单点!!
2024-11-05 05:00: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已引起团市委的重视,2000年,团市委成立了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为我市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家爵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2004年11月至12月,团市委成立专门调研组, 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就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课题组首先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取了100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他们进行了个性成熟度测评。课题组共发放问卷100份、个性成熟度测验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 92%,有效率88%。随后,又分别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辅导教师、团委书记和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课题组经过综合分析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情况后得出结论:在哈尔滨市青少年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和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强势诱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1、对“健康”的认识尚不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全面含义的诠释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症状,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一种身心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种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与支柱。然而,调查显示,仍有10.9%的被调查者认为“身体健康就是真正全面的健康”(见表1)。 表1:您认为一个人全面的健康应是什么? 项 目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有效百分比(%) 10.9 17.4 71.7 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心路历程中最为躁动不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少年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摆在他们面前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习、交往、发育、升学、就业等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给他们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与考验。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与过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们幻想一切顺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实际的现实面前,他们又面临着各种压力,要承受各种困惑、烦恼、挫折、忧伤乃至不幸。处在这种现实中的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击,部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经常伴有焦虑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惧、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症状(见表2)。 表2:请选出您有过的下列行为?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时常焦虑不安 4.7 恐惧 3.3 神经衰弱 3.3 精神抑郁 3.6 易怒 6.9 冷漠 10.5 自卑 4.3 逆反心理 9.4 情绪稳定 3.3 乐观 13.4 开朗 15.6 积极进取 6.9 敏感 7.2 多疑 5.1 其他 2.5 3、心理问题普遍困扰青少年。在调查目前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程度时,有31.5%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5.2%的大学生认为较差,有5.4%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差;有3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朋友常受心理问题的干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1.8%的人认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切或极为迫切。在团市委2004年组织开展的“哈尔滨青年生存发展状况”的调查中也显示:当代哈尔滨青少年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4、个性成熟程度较低。课题组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个性成熟度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28.4%的大学生个性欠成熟,不善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善于观察问题的各种复杂因素,不能准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56.8%的大学生个性具有两重性,一半老练,一半幼稚;只有14.8%的大学生较为成熟,能很得体的处理大部分事情,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建立起较良好的人际关系;接受测验的大学生中尚无一人达到很成熟老练的程度。 5、人际交往障碍不容忽视。据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粗略统计:社交(即人际关系)障碍占该中心所接待心理疾患的28-30%。调查问卷也显示:有8%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孤独”,分别有7.2%和5.1%的大学生敏感、多疑(见表2、表3)。 表3:您或您的同学、朋友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学习或考试压力 4.7 家长的语言暴力 2.2 老师的语言暴力 1.1 同学的语言暴力 2.5 未来就业压力 13.8 怀疑自己的能力 10.1 挫折 12.3 自卑 14.5 敏感 9.8 清高 3.6 孤独 8 社会不良文化影响 6.2 6、青少年心理问题不能得到科学引导。青少年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轻生、犯罪、自毁前程等严重事件。然而,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有了烦恼和痛苦多采用抽烟、喝酒、睡觉、上网聊天等消极方式对抗(见表4)。 表4:您或您的同学、朋友产生心理问题后常用排解方式?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读书 4 向朋友或同学倾诉 17.4 写信写日记 10.9 睡觉 5.8 向老师、家长倾诉 5.1 喝酒、抽烟 6.2 假装高兴 3.3 顺其自然 13.8 看电影、录相或听音乐 9.4 上网玩游戏或聊天 8.3 自我安慰 10.1 心理医生热线或其他媒介 2.5 找心理医生 2.2 其他 1.1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学习压力。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14.5%人表示面临学习或考试压力(见表3)。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也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团省委的一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教育缺失。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而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灵成长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调查中,有71.7%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3、家庭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在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及团委书记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更是一语中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4、校园暴力。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们接待的来访青少年中,因受校园暴力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抢劫,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5、社会环境。伴随社会转型成长的当代青少年,不仅时刻感受和体验着竞争的无处不在,而且他们也必须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无法享受生活→枉为人生。“金榜题名有人喝彩,名落孙山被人轻视”、应试教育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影响等社会风气更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为此,共青团组织要加大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力度,加强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水平。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团队组织和教育部门要充分正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审时度势,深入剖析,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改变当前空对空的说教方式,在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工作方法、活动渠道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树立新观念、充实新内容、创造新方法、拓宽新渠道,以人为本,立足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将德育工作“虚功实做”,着力提高工作成效。 2、帮助青少年正确缓解压力。痛苦、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健康愉悦的心理正确认知和评价压力,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掌握一些虽不能治本,却在具体情境中有其实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来从外到内改变情绪;要给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内的适当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各种挑战的能力;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二要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渴望同伴间的友情,同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影响,要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三要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在高起点上塑造教师完美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增进师生感情;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和工作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训练;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相关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四要优化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适;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一) 初级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

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 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 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 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 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 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 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

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 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 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 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 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 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

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 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 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 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 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 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 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 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 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

(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 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

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 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 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 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 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

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 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 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 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

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 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 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 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 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 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 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二、进行心理调节,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一)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分为外部心理调节与自身心理调节两方面,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 理环境属于外部心理调节范畴。可以这样讲,各级学校党政领导历来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工 作,在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从当前世界经济竞争和科 技进步,从我国加快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面临着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来看,还有些工作亟 待改善。

1.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首先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特 征,要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建立相 互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从情感上感化人,让青年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 的爱心,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其次,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座谈会、讨 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帮助 他们建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建立定期与青年教师谈话制度,各级领导要做到经常 与青年教师谈话,及时排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缓解过度的紧张、焦虑、困惑情绪。 这些措施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尤为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 作,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他们早日进入教师角色,完善教师人格,献身教育事业起着 重要的促进作用。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要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特别要加强对青年 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这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早日成为合格教 师的必经之路。二要完善导师制。要聘请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科研功底扎实的老教师 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三要开展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类竞赛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教学、 科研的实践中,在相互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四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要有计 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进修,攻读各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3.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条件 改善教工食堂、住房条件、幼儿园工作, 加强后勤优质服务,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处理上下级、同行 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问题,满足他们多种心理需要。

4.要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大力表彰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宣传他们的教学、科 研成果与思想进步的表现,在晋升职称、选拔干部、评选先进、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倾 斜政策,对有贡献的青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敢于奖励,敢于破格提升,创造机 会和条件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青年教师要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青年教师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1.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心理 健康,是指人对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悦的适应。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热爱自己的 教育岗位,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并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因此,作 为青年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很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他 是否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2.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教师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 慢,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 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地 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达到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标准。

3.善于控制情绪是教师心理调节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 绪和自控能力。具体方法有:一是意识调节法。即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定教育是“太阳底下 最光辉的事业”时刻想到为人师表应具有的心理修养,自觉驾御自己的情绪情感。二是“宣 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的方法。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 闷在心中,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 到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自己认为不愉快的 事或痛苦的感受叙述出来。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 佳或精神紧张时,可以找来亲朋好友娱乐一番,讲几句话,笑上一阵,大脑皮质里出现一个 兴奋灶;也可以闭上双眼,面带微笑,在心理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不要皱眉头,烦恼就会 过去……四是体育锻炼法。此法既可以促进机体功能,又可使精神放松,使紧张心理得以缓 解,达到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五是变换环境法。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自觉地 运用变换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办法来调节情绪,摆脱心理压力。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下班后心情仍很烦躁时,不要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可干些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 或者串串门,聊聊天。这样有意识地变换生活环境,就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 一些自我开导性启发,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六是避免心理错觉法。这里有三条原则:第一, 你所有的心境都是由于你的思想或者说“认识”而产生的。你之所以会有现在这样的感觉, 正是由于你此刻的想法造成的。第二,当你感到心情郁闷时,是由于你的头脑正被一种无孔 不入的消极情绪所占领。这个时候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你想像的那样一无是处。第三,消极 思想几乎总是包含着严重的失真,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受到痛苦的惟一原因。当你排 除了这些失真的思想而勇敢地面对真正的问题时,你就会不那么痛苦了。这三条原则向人们 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很多痛苦是人们的心理错觉造成的,也可以说是自己虚构的。因此人们 要在恶劣情绪产生之前就识别和制止它。七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就是 将因为某些挫折或困扰而引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将挫折化为动力,将 压抑变为激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能使人忘却烦恼,给自己带来愉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