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指出其中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层次。

2024-11-20 04:37:3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扩展资料:

划分依据: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

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层次

回答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美国自70 年代以后,面对各种信用流通工具不断增加和金融状况不断变化的现实,先后多次修改货币供应量不同层次指标。到80 年代,公布的情况是:

  M[1A]=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

  M[1B] = M[1A]+可转让存单+自动转帐服务存单+信贷协会股票+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

  M2 = M1B+商业银行隔夜回购协议+欧洲美元隔夜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

  M3 = M2+大额定期存单(10 万元以上)+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存款

  L = M3+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储蓄债券+短期政府债券而日本的货币量层次划分又不同于美国,中央银行控制重心也有很大差异。其划分方法为:

  M1=现金+活期存款

  M2 = M1+企业定期存款

  M1 + CD = M1+企业可转让存单

  M2 + C = M1+定期存款+可转让存单

  M3 = M2+CD+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合、劳动金库的存款+信托存款以上美国和日本对货币量层次的划分,既考虑了货币的流动程度,同时也充分顾及本国金融体制、金融结构、金融业务的状况。

  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M3 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 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