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出原文:《颜渊十二》(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斯言也訒,其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背景:司马牛问这句话的背景是,司马牛的哥哥司马桓魋想要篡位弑君,之前也曾经谋害过孔子,这种行为天下人皆欲诛之。司马牛一来担心国家,一来担心自己的哥哥,陷入两难局面。孔子知道他的处境,便藉机会给予他指点。
文意:司马牛问怎麼样才算是仁德,孔子回答仁德的人,有话难说出口。司马牛再问,有话难说出口就算是仁德了吗。孔已回答办这件事很难,说这件事岂能不难(这句话意在言外)。
义理: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把他的烦恼说给别人听,不外乎希望别人帮他代办或帮他出主意。但当别人也无能为力,也不知道怎麼办才好时,这样真的是在为难别人,甚至有时把事弄得更糟。基於这样的原则,难为之事,不会对不对的人或在不对的时机说出。子曰「时然後言,人不厌其言」
引申:《史记》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言多必失,孔子用意应该示希望他能静下心来想想怎麼办,而不是指凡事都要闷在心理。诸葛亮曾经说过「险躁则不能理性」,心浮气躁不可能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而往往会流於情绪用事。仁德之道需要切己省察才能有所得,心思一直往外看,实在是与仁德之道背道而驰。孔子在回答他仁德之道时,也点醒他现在的问题,希望他先静下来想想,而不是试图从别人的意见中,得到答案。
人的道德修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要经过长的时间的学习和培养
不知你问的什么?请摘录原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