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种新的电影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并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一大批披着3D皮的影片滥竽充数后,好莱坞贡献了几部值得一看的佳作。尤其是演员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捕捉技术,终于让3D在今年有了非常不一样的变化。 说到动作表情捕捉,不得不提到詹姆斯·卡梅隆。不知当年有多少人看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黑人女星佐伊·索尔达娜,曾经发出过“她竟然是《阿凡达》女主角”的惊叹。 到目前为止,常用的运动捕捉技术从原理上就多达机械式、声学式、电磁式和光学式四种。也正是从《阿凡达》开始,人们才真正开始担心电影会不会有“不再需要真人演员表演”的一天到来。 而《丁丁历险记》将“动作表情捕捉”这一技术进行了一次“完美升级”。“动作表情捕捉+3DCG”的全新电影拍摄技术,被人们视为继“3D”技术之后,电影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导演斯皮尔伯格和制片人彼得·杰克逊借用卡梅隆的虚拟环境系统,完成了真人电影难以企及的电影效果,让丁丁的历险仿佛发生在真实世界。 《阿凡达》40%的画面由真实场景拍摄,60%由电脑动画制作而成。《丁丁历险记》则有85%是动画,只有15%是来源于真人的表演。尽管如此,《丁丁历险记》里的每个角色,都由真人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进行演出和配音。 技术消灭演员?带着感应器的表演是否还可以称之为“表演”?好莱坞大腕们会失业?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斯皮尔伯格说,“在虚拟片场里的表演,当然可以称之为表演”。杰克逊则认为,使用动作表情捕捉技术,只是想证明用虚拟场景反映一个真实的世界究竟有多大难度。塑造一个“丁丁”绝不是炫耀技术,更不是像有些电影那样拿“动作捕捉技术”当成票房的噱头。 随同这一技术一同被人所熟知的,是“好莱坞表演捕捉第一人”安迪·瑟金斯。 《猩球崛起》里的猩猩凯撒,让人类从“世界唯我独尊”的美梦中彻底惊醒。 安迪所要做的是穿上布满光学反射点的动作捕捉服,成为片场上的一员。这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 首先安迪要与饰演对手戏的演员演一遍,然后他单独再到摄影棚里,穿上特制的服装,对着空气重复刚才的表演,这一遍用于收集动作捕捉数据。当导演和摄影师在片场拍摄的同时,技术人员收到安迪的表演数据,并根据他的动作、声线和面部特征来制作凯撒。同时又要考虑到镜头所有的光线和场景构成。在漫长的运算后,CG动作完成,被重新安放到第一遍所拍摄的镜头中,替代安迪本人的形象。 ”(陆芳 裘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