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 都有谁?顺便说一下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

2025-04-13 06:59: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

回答2: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
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
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
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
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
”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
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
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
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
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
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
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
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