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

2025-03-28 11:37: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光线进入眼睛后,首先通过角膜,然后分别透过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光线到达眼睛的感光组织视网膜。视网膜中包含两种细胞,分别叫做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负责昏暗光线下的视物,而视锥细胞则负责处理色彩和细节。当光线接触到这两种细胞时,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学物质(活化视紫质)会在视神经中产生电子脉冲。一般来说,视杆细胞的外段细长,而视锥细胞的外段更像是锥形。
这两种细胞的外段都含有感光性化学物质。在视杆细胞中,这种化学物质叫做视紫质;而视锥细胞中的则叫做色素。视网膜中有1亿个视杆细胞和700万个视锥细胞。视网膜被黑色素所覆盖,正如同照相机的内部是黑色的一样,这样可减少对光线的反射。视网膜的中心区域叫做黄斑,完全由密密麻麻的视锥细胞组成。该区域负责实现清晰而复杂的视物功能。
光线进入眼睛后,会接触到感光性化学物质视紫质(也叫做视紫红质)。视紫质是暗视蛋白和11-顺式视黄醛的混合物,11-顺式视黄醛来源于维生素A。因此,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视力问题。视紫质遇光会发生分解,因为光会导致视紫质中的11-顺式视黄醛发生物理变化,转化为全反式视黄醛。第一个反应只需一万亿分之几秒的时间。11-顺式视黄醛是角状分子,而全反式视黄醛是直线分子。因此,化学性质极不稳定。视紫质可分解为几种中间化合物,但最终(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会形成变视紫质Ⅱ(活化视紫质)。这种化学物质能够产生电子脉冲,电子脉冲传输到大脑后,大脑将其解译为光线。
视紫质化学反应图解活化视紫质通过下列方式产生电子脉冲:
⒈ 视杆细胞的细胞膜(外层)带有电荷。当光线激活视紫质时,它就会导致环式GMP(鸟苷单磷酸)减少,而电荷随之增加。这样就会在细胞周围产生电流。随着光线的增多,就会有更多的视紫质被激活,也就会产生更强的电流。
⒉ 最后,电子脉冲被传到神经节细胞,再传到视神经。
⒊ 这些视神经在视交叉处汇集。在这里,视网膜内部的神经纤维会通往另一侧大脑,而视网膜外部的神经纤维则通往同侧大脑。
⒋ 这些纤维最终到达大脑后部(枕骨脑叶)。这个位置叫做基本视觉皮层,大脑在这里将电子脉冲解译为视觉信号。有些视觉纤维通往大脑的其他部分,有助于控制眼睛的活动、瞳孔和虹膜的反应,以及行为方式。
最后,必须重新形成视紫质,才能重复进行产生视觉的过程。全反式视黄醛转化成11-顺式视黄醛,然后与暗视蛋白结合后,便形成视紫质,视紫质遇光后便会重新开始该过程。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