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可能不具备完全相关性。
一个是换工作后和前同事的联系问题,这个主要取决于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两个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是特别好,至少不是普通的同事。如果关系要好,那么后面基本还是会保持时不时的联络交流;如果是普通同事,那么大部分情况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子和生活圈子,就不见得会联系了。
另一个情况是你和某位男同事之间的关系。在你的心里或者态度里,你已经把他定义成为喜欢的人你,而不再是单纯的普通同事关系。因此,当两个人不在一起工作的时候,相互之间还会不会继续保持联络,取决于你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是和原来一样。因为联络交流是双向的,只有相互认同,才会互动起来。一方对另一方的冷淡或者不完全认同,都会导致联系的终端。
各有各的圈子,很难再有交集。
不在同一个环境,自然共同语言就少了很多。
离职后,有的人或许还是从事同一类型的工作,譬如老师、医生,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工作的内容还是大体一致。但涉及到福利待遇、升职空间等敏感话题,一方想要回避,一方却不停追问。
这样的对话,也就带着明显的攀比意味。条件好点的,免不了得意洋洋,条件差点的,自然是无比羡慕。两相对比之下,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原本无心比较,但各自的圈子却实实在在就是这么个样子,谁也无力改变,但一番对话下来,彼此心中都很是“不爽”,因此,下次再见面,能避免就会尽量避免。
有的人,离职是为给自己一条新路,或许换了工种,譬如,从前是个技术工人,后来却成为了管理人员,跨行业的转变,意味着从前熟悉的一切都不得不舍弃。转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熟悉新的业务,去结交新的朋友,搭建新的人脉圈子。
当一个人离开了原来就职的单位,就意味着与其再也没有任何往来了。不管情感上是出于不舍,还是出于“解脱”,都是一种剥离。与曾经的同事,很大程度上,不会再有交集。
而且,工作不是儿戏,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必须要快速适应,适应有人离开,也适应有人到来。坚守自己的岗位,确保自己不出差错,才是最重要的。
实现华丽转身,联系密切有“炫耀”的嫌疑。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之所以离开原来的单位,很多情况,都是找到了更好的平台,实现了职业道路上的“升级”。
如果自己平时就是个低调内敛的人,自然不会把新单位的种种好显摆给曾经的同事看,反而处处学会掩藏,表示自己只不过是换了个地点打工,一切都和从前差不多。省得让前同事们羡慕嫉妒恨。
就拿我的前同事丽恒来说吧,她是个业务素质很高的女主持,不管是户外主持,还是在演播室出镜,都挥洒自如,很有亲和力,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但受制于种种原因,丽恒只是一个临时工。对此,她起初丝毫也不介意,毕竟,她是家中独生女,家境优渥,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留在身边,别走远了。
丽恒勤勤恳恳干了三年,但还是没能转正。此时,她已经和相恋六年的男友完婚了,准备生小孩。丈夫在省城一家电视台担任后期制作,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颇丰。他看到丽恒拿着十八线小县城的工资,却做着一线电视台员工的超高工作量时,很是心疼。于是,强烈建议丽恒辞职,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你好,朋友一旦离开相同的环境,彼此交际圈改变,工作性质改变,所处的环境改变,造成彼此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所以,渐渐就淡化了。
所谓的 “远亲不如近邻”嘛,联系的频繁,友谊自然就不会疏远,彼此联系越少,淡化就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