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赵国经过此战后元气大伤,损失了数10万的大军。但是一直坚持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所灭。为什么赵国还能坚持38年之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长平之战中,秦军先后歼敌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赵国的实力,也给其他诸侯国带来了震撼。但是赵国全军覆没,秦国也死伤过半。为取得胜利秦国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秦国在进攻赵国上再也没有办法拿出军队了,这也成为赵国得以坚持30多年的原因之一。
第二,秦国错失了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机。长平之战后,赵国受到重创,其他诸侯国也被秦国实力所震慑。
在此背景下,按照白起的计谋,应该拿着长平之战的威力,以雷霆之势一举灭赵。但是当时的秦国丞相却因为种种原因,提出了不宜连续进攻,而应该休养生息的战略,并得到了采纳。由此错过了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期,当然这一点也和上面的因素有关,当时的秦国的确需要休养生息。
第三,长平之战后,由于李牧将领还在,也是赵国存活30多年的支撑。李牧毕竟是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是维持赵国苟延残喘的唯一依靠。所以有着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长平之战后,李牧率军抵抗秦国的大军,但是因为秦国使用了反间计,李牧最终惨遭杀害。在李牧被杀后的第7年,秦始皇嬴政最终消灭了赵国。
因为当时的赵国还有很多的守城资源,当时要完全攻下赵国必须要足够的时间,因为当时的攻城战是很困难的。
这是因为就算赵国已经失去了四十万的士兵,但是他们还是有足够家底来支撑的。
这就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赵国损失的非常大,但是毕竟赵国当时家底很厚。
虽然赵国失去了四十万的士兵,但是他们的家底是足够厚的,后来的将领是很优秀的,他们有能力想办法让赵国继续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