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其实是一种纳妾制度,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因此,也有人视其为是一项针对男同胞的福利,不过妻妾成群的日子并不一都很潇洒,要不然怎么会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一说呢!由此可见,众妻妾之间的纷争自不会少。
中国纳妾制度随着原始社会的夫权制产生而出现。早在4300~2500的大汶口文化考古发掘中就发现了丈夫与妻妾合葬的现象。这说明,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纳妾之风。
古代皇帝就是纳妾制度的执行者与捍卫者。据说,周文王有后妃24名,秦始皇纳六国美女无数,汉元帝宠幸3000,东汉桓帝蓄美5000,晋武帝赶超1万,以至于晋武帝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到哪个妃子住处过夜,于是还诞生了一个“羊车望幸”的成语。
宋朝之后,皇帝疲软,后宫妃妾锐减,再也没有破万的记录。而到了民国时期,纳妾之风聚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袁世凯有妻妾16名,关键是无论是姐妹花,还是姑侄关系,一律笑纳。
除了帝王全国筛选佳丽之外,古代民间也是纳妾成风。在《红楼梦》中,诸如平儿、香菱这样的小妾随处可见。就连被誉为“海青天”的清官海瑞,在花甲之年时,还买了两个年轻小妾。据说,大诗人李白一生两大嗜好,一写诗,二纳妾。诸如胡雪岩之类的商人,更是妻妾成群。
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妾的地位并不高,但不代表她们没有想法。俗话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女人尤堪。大到皇帝的后宫,小到一个家庭里七七八八的姨太太,争斗是永远的主题。妃嫔们争皇后的位置,小妾们谋求咸鱼翻身,当家做主。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宫有等级森严的嫔妃制度,百姓之家也有严厉的家法,但人不会克制住欲望,这就是取乱的根源。因此,一夫多妻制下的女性,只能维持表面上的水波不兴,而表面下一直暗流涌动。
女性正常相处,第一个是正妻,剩下的都是妾,比正妻等级低,小的要听大的,大的和小的都要听丈夫的。
古代一夫多妻,我认为女性的相处模式是相互争宠,还有就是相互去攀比自己的男人来自己房里的次数的多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