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高薪,是我们职场人的梦寐以求,是我们职场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对获得高薪,有没有相对明确的途径?有,当然是有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要获得高薪有哪些比较好的途径,比较好的可行路径。
1、选对行业
女怕嫁错男,男怕入错行。
行业的性质,行业的特点,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行业的发展劲头,决定了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
每年,相关机构都会发布行业薪酬榜,排在榜单前面的,在可能的情况下都是可优先选择的好的对象。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对于年轻人,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更是要擦亮眼睛选择好行业方向。
2、干对专业
市场化社会,当然有市场紧俏与不紧俏的专业。市场紧俏的专业,深耕下去,不但技术上能成为专家,而且薪酬也高。市场不紧俏专业,深耕下去,虽然也能成为专业方面的专家,但是薪酬待遇有可能会跟专业水平很不相称,甚至要过清贫生活,只能享受精神上的满足。
3、抢对岗位
职场上,企业、机构的岗位都是有明显的高低之分,有重要、次要之别的。薪酬则随岗位有高低与之相对应。
每个企业,每个单位,都是一样,,都是岗位决定薪酬。
所以,要谋得高薪,就须谋得高岗位,谋得重要岗位。升职加薪,是一个因果关系,有升职才有加薪,有高岗位、高职位才有高薪酬。
呆在一个岗位上不动,整天想着、等着公司主动调资、加薪,那是永远调不到加不到高薪的。
4、跟好贵人
职场上,若有贵人相助,那是很大的福气,升职、加薪也就会顺当得多。贵人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有能力有潜力的同事,也可能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朋友。贵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有利于自己职场进步的贵人,假如遇到了,要好好珍惜,要好好把握,要紧紧跟随。单枪匹马,独自闯荡,哪有被高手被高人引着走牵着跑效果更好的?
5、打好基础
高楼,要有坚实的基础支撑。同样,想高岗位、想高薪酬,也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具体好的基础,好的条件是:高学历,高专业技能等级,高管理水平,高情商等。
从基础要求、条件要求看得出,要真正拿到高薪确实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
6、用尽力气
高薪酬,对应的是高岗位,高岗位对应的是高责任,高责任对应的是高价值,高价值对应是高贡献,高贡献对应的高绩效。
这是一条缜密的、完整的逻辑链,链条上缺哪一环,哪一环不到位,想高薪都是空想。
而要确保每一环都合格都到位,必须用尽全力去努力,去付出。
升职的密码是什么?两个字:投资。升职是投资的结果。
升职的投资具体是投什么?
1、投金钱
其实,我们职场人,从读书开始就为就业为职场进行金钱投入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学校学费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投资款。
进入职场后,参加培训班,考这个证那个证,金钱投入也不少。
为升职投入一定的金钱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在取得学历,取得资格证书,培训职业技能上要舍得花血本,而且在交际、在维护关系、在请客送礼上也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
有了金钱的投入,自身的硬件条件、软件条件才可能更完备,才能有好的竞争力。特别是良好软件条件,比如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公司上下你都有好口碑,公司上下都有人愿意帮你,你的升职会很难吗?
2、投时间
升职的事是急不来的,是要耗时间熬出来的。耗时间有两方面:一方面,胜任的能力必须经历足够的时间修炼;另一方面,升职机会是要等的,不是随时都有的。
假如能力没有修炼好,即使给你升职切却有可能是白升,因为能力不匹配,干不好,干不了还是会掉下来。
假如机会没到,你要强行想升,那肯定会弄巧成拙。
投入时间,就是等待天时地利人和,就是等待花熟蒂落。
3、投心思
要想升职,只是埋头干活、玩命做事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抬头看路、用心经营,要投入心思,投入心计。
形势要分析得非常清楚。公司的人事布局情况如何,权力分布情况怎样,人事动态趋势怎样,公司业务及机构发展情况怎样,等等。
自己优缺点要非常清楚。工作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要拟定目标,拟定岗位规划清。根据公司情况、自我情况,要给自己制订岗位发展计划,并为之切实付出行动。若计划目标不能实现,并且确实是客观原因,而非主观原因,则必须立即调整方向,甚至挪窝换地盘换单位。
要善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能力的展示不能谦虚,要在单位里留下“此人能力比较强”的口碑。
要适时适当表露自己的上进心。让领导,让公司知道“此人想好想进步”。这样,下次公司考虑人事问题时,有“此人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印象,自然就会想到你。
要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对于人事信息要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一旦机会出现,就要全力以赴。
4、投关系
关系的投入,是一项重要的投入。
没有上层良好的关系,“上面没有人”,谁来提拔你?
没有基层良好的关系,没有好口碑,正常情况谁敢提拔你?
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做人;关系的投入,就是做人的投入。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了,关系也就好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例如咨询投行固然薪水很高,但是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压力非常大,竞争也很激烈,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很多行业的风光,都是外行人眼里的,你要问问你的内心,看看愿不愿意为了高薪付出那些代价,而不要只把目光放在薪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