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比李白杜甫的诗应该差些。具体差多少不好说,因为诗这个东西的好坏没有绝对的标准。无非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思想性;二是艺术性。从思想性来看白和老杜不分伯仲,大都数诗都是忧国忧民的如老杜的“三别、“三吏”,《春望》等,老白的《卖炭翁》。好像太白这方面的诗很少。再说艺术性上三人各有千秋。太白的诗浪漫、飘逸;老杜沉郁、顿挫;老白的诗尚实、尚俗、务尽。如果从唐代以后的影响力来看,白居易和李杜二人差距还是很大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自古李杜齐名,虽时有扬李抑杜,或抑李扬杜的争论,这也正说明了李杜名气远大于白居易。
无论怎么比较,白居易的诗总在李白、杜甫之下。李白的诗,豪放浪漫,诗的意境往往在飘渺的天上。杜甫的诗,反映的对象大多是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艰辛生活。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天上人间的万物真情,好像都被李杜二人写尽,剩下的就由白居易去写他所熟悉的东西了。且看他的代表作,光看篇名〈琵琶行〉、〈长恨歌〉就已知道,白居易诗里较多反映的是宫廷、红颜、胭脂。如此说来,并非说白居易的诗一无是处。事实上,白居易的诗用典极少,语言简练到连乡村老太都能听得明白,景物、心理描写也十分细腻,这正是白居易诗的特色之处。
白的水平非常高。天赋也很高。白的风格是追求浅白,有时候白得如喝蒸馏水。诗的美感就大打折扣或者荡然无存。 此外,白强调“诗教”,试想,当你读诗本想追求美的欣赏,却像面对一位板着脸说教的腐儒,你会觉得爽吗? 杜甫的诗当然也有反映时事的,也有“说教”的地方,但数量极少,也不太明显,杜诗主要还是通过个人去反映整个社会。李白的个性太强太自由自在,读起来往往说不出的痛快,就不必多说了。
白居易当然不比李杜差,那是个百花灿烂的时代,李杜好比牡丹芍药,辉煌无比,其他诗人好比月季荷花,总不能说牡丹芍药就是比月季荷花漂亮吧,各花入各眼而已。就凭着《长恨歌》和《琵琶行》,白站在李杜年前也不会矮一截的。
应该是有差距的,但是差距多大就不好说了。李白是生活在唐朝前期,当时的唐朝繁荣强盛,歌舞升平,李白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代,李白本人天资聪颖,想象奇特,因此才被人冠以诗仙的称号,据说是贺知章评的,总体来说是豪迈豁达的,只是仕途上不是很顺利,偶尔也在诗句中发发牢骚。像《窗前明月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蜀道难》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