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这是雾凇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297901302b32fc8aa9018e0f.jpg
这是霜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027a45b5363c56dd37d3ca4f.jpg
云和雾的区别在于:云在天上,雾在地上。
那么,雾凇与霜的区别就:雾凇在树上,霜在地面和瓦上。另,雾凇比霜凝华的厚重些,太阳出来,不会立即消失
在自然界里,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和水滴并不都是霜和露。有一些貌似霜、露的现象,却是由其他气象条件造成的。
例如,某地区原来温度较低,各种地面物体的温度也就较低。遇到天气急遽变暖(例如温度急升10°c),有些大而重的物体却不能一下子变得和周围的空气一样暖,这样,在空气和这些物体之间便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温差。如果这时温度在0°c以下,便会在物体上形成冰晶,它叫做"硬凇"。如果温度在0°c以上,便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叫做"水凇"。冬天玻璃窗上的"窗霜"和"呵水"的形成就与此相似。
硬凇和水凇与霜、露都是由于空气和地面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形成的。但是,形成硬凇和水凇的温度差是由天气变暖而引起的,形成霜、露的温度差却是由于地面物体辐射冷却所引起的。所以,它们所反映的天气条件不同,附着的物体也不尽一样,它们是不同的天气现象。
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里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是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摄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摄氏零度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云层,从这里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由于这些雨滴的直径很小,温度虽然降到摄氏冷度以下,但还来不及冻结便掉了下来,当其接触到地面冷的物体时,就立即冻结,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雨淞"。
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0°c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
它们也都不是霜和露,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