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这个东西确实美得很,但是还没有到极致,仍然有缺憾。
出处:《论语》 批《韶》:尽美矣,又尽善焉;批《武》,尽美矣,未尽善焉。 后来引申为: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译文:确实美丽,而且没有缺憾。尽管美丽,却仍然有缺憾。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确实美丽,而且没有缺憾。尽管美丽,却仍然有缺憾。
2、至善至美 [zhì shàn zhì měi]
意思是最完善,最美好。
这个话头,来自于晋代高僧--僧肇。
释僧肇(公元384-414年),东晋时代著名佛教学者,俗姓张,家贫,以佣书为生,常缮写典籍,因而得以博览群书。少年时代,即爱好玄理,常以《老》、《庄》为心要。他读老子《道德经》,叹曰:
“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
后读旧《维摩经》,经过仔细玩味和研究,认为自己找到了归宿。因而欢喜顶受,并出家为僧。
僧肇出家之后,即对佛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年仅二十,即已名振关辅。其时鸠摩罗什被吕光带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僧肇慕名前往,从其受学。后秦姚兴弘始三年(公元401年),罗什应请到长安,僧肇亦随同而来,并参与罗什的译经工作,凡出经论,皆由僧肇与僧睿二人详定。僧肇当时认为;“去圣久远,文义多杂,先田所解,时有乖谬”。由他参与详定的经论,千百年来,成为佛徒喜读的定本。他追随罗什十余年,是罗什门下最年轻的、在学术上有成就的弟子之一。弘始十六年(公元414年)卒,年仅三十一岁。
关于僧肇的死,有说他是被姚兴所杀,临刑前,还说了四句偈。《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诸方杂举征拈代别语》中载此事云:“僧肇法师遵秦主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僧肇是被姚兴敬重的人物之一,为何杀他呢?作者道原在编纂此书时,收录这一条,未说明材料来源,似不可信。
僧肇在罗什门下,被誉为“解空第一”罗什弟子中有“四圣”和“十哲”,他皆在其数。在千年青少年时代,他虽精研过《老》、《庄》,但是他的学识,实得益于罗什。什在长安译出《大品般若》之后,僧肇即就自己的悟解,著《般若无知论》。论成后,得到罗什的赞赏。弘始十年(公元408年),道生将此论由关中传到江南庐山,隐士刘遗民读后,赞叹不已,他说;“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后呈慧远,远阅后亦抚几叹曰:“未常有也”。弘始十二年(公元410年)刘遗民致函僧肇说:“去年夏末。见上人《般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殷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心方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人这凡句话,可以看出刘遗民对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是极为推崇的。但是他还有些不明白之处,函请僧肇为之解释。僧肇给他回了信,并附给他另一著作《维摩经注》。其后僧肇又著《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弘始十五年(公元413年),鸠摩罗什逝世后,他为悼念罗什,又作《涅槃无名论》论成,上表呈送姚兴,兴十分赞许,并答旨,敕令缮写《涅槃无名论》,分发其子侄研习。
僧肇的上述四篇论文,是结合老、庄的哲理,以《维摩》、《般若》、三《论》为宗,眉缘生无性(实相),立处皆真的道理,畅谈体和用、动和静、有和无等问题。他的立论,素为学术界所重视。他死后,有人将其四篇论文合编为一书,取名《肇论》。到了陈代,小招提寺的慧达和尚在《序》文中提到有《宗本义》一文,此文或非僧肇手笔,但其立论的中心思想,仍为僧肇在四篇论文中所表述的思想,这篇《宗本义》,或即后人研究《肇论》的心得体会之作,作为僧肇的思想总纲,故称之为“宗本义”,量于全书之首。
僧肇所处的时代,《老》、《庄》思想盛行,外来的般若思想与《老》、《庄》哲学有相似之处,故魏晋时代的许多僧人都是玄学化的佛教学者,他们般若、老、庄一起谈,在思想上基本不分彼此。如当时的王弼注《老子》,法汰、道安等谈般若,他们属于一个思想体系,都贵无贱有,而郭象、向秀注《庄子》,支遁谈般若,也是同一个思想体系,又都贵有贱无。僧肇认为这两派的主张都是偏执,他都予以破斥。近代佛教学者黄忏华在《僧肇》一文中,归纳僧肇几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宗本义》从缘生无性谈实相,《不真空论》从立处皆真谈本体,《物不迁论》依即动即静谈体用一如,《般若无知论》谈体用的关系,都是有所发挥而互相联系之作”。这就是说,各论的着重点发挥,虽有所不同,值它们彼此之问都是有关系的。
《肇论》一书是名著,一千五百多年来,历代都有人研究,并为之作注释。就现存的注疏说,如章代的慧达有《肇论疏》三卷、唐代元康有《肇论疏》三卷、宋代净源有《肇论中吴集解》三卷及《肇论集解令模钞》二卷、宋代遵式有《注肇论疏》三卷、元代文才有《肇论新疏》三卷和《肇论新疏游刃》三卷、明代德清有《肇论略疏》六卷;此外,明代道衡还有《物不迁论辨解》一卷。又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所载宋陆澄《法论目录》和隋法经《众经目录》载有《丈六即真论》一卷,已佚,传为僧肇所著。
《肇论》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成为后来三论宗的重要典籍之广。这部《论》不仅理论幽深,思想微妙,而且将罗什所传龙树学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惜僧肇年仅三十一岁就圆寂了。如果他长寿,对佛教思想理论上的建树,肯定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句话来源于《论语》 批《韶》:尽美矣,又尽善焉;批《武》,尽美矣,未尽善焉。
后来引申为: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意思是说,这个东西确实美得很,但是还没有到极致,仍然有缺憾。
它的反义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尽善尽美”。
就是说这件事(或者这个人)美倒是足够美好了,但是就是还不够尽善。比如说一件事情你已经做得很出色了,就像你考试得了99分,虽然很好,但就是那一分让你无缘完美,无缘尽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