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中学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现有的学习环境;
注意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区别与联系;
中学数学课程的中心是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高等数学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发展函数概念——变量间关系的表述方式。
尽快适应《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坚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课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也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就不难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要勤学、善思、多练。
(2)狠抓基础,循序渐进。
(3)归类小结,从厚到薄。
(4)精读一本参考书。
(5)注意学习效率。
(6)掌握学习规律。
关于 《高等数学》的知识延展:
简介:
指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数学的对象及方法较为繁杂的一部分。
广义地说,初等数学之外的数学都是高等数学,也有将中学较深入的代数、几何以及简单的集合论初步、逻辑初步称为中等数学的,将其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初等数学与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的过渡。
通常认为,高等数学是由微积分学,较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级数、常微分方程。
工科、理科研究生考试的基础科目。
相关内容:
在中国理工科各类专业的学生(数学专业除外,数学专业学数学分析),学的数学较难,课本常称“高等数学”;文史科各类专业的学生,学的数学稍微浅一些,课本常称“微积分”。理工科的不同专业,文史科的不同专业,深浅程度又各不相同。研究变量的是高等数学,可高等数学并不只研究变量。至于与“高等数学”相伴的课程通常有:线性代数(数学专业学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些数学专业分开学)。
初等数学研究的是常量与匀变量,高等数学研究的是非匀变量。高等数学(它是几门课程的总称)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非数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数学课,也是其它某些专业的必修课。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和计算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
一、把握三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1)课前预习:了解老师即将讲什么内容,相应地复习与之相关内容。
(2)认真上课:注意老师的讲解方法和思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好课堂笔记,听课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听、记、思相结合的过程。
(3)课后复习:当天必须回忆一下老师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记得多少;然后打开笔记、教材,完善笔记,沟通联系;最后完成作业。
二、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完成作业中深化,在比较中构筑知识结构的框架。
三、 按"新=陈+差异"思路理解深化学习知识。
四、"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参加老师的辅导,向同学请教并相互讨论。
五、 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1)分割求和法;
(2)以直求曲法;
(3)恒等变形法:
①等量加减法;
②乘除因子法;
③积分求导法;
④三角代换法;
⑤数形结合法;
⑥关系迭代法;
⑦递推公式法;
⑧相互沟通法;
⑨前后夹击法;
⑩反思求证法;
⑪构造函数法;
⑫逐步分解法。
六、 阶段复习与全面巩固相结合。
看书!看书!看书!
期末考试的内容都是从书上来的,只要把书上的例题、习题都吃透了,考试完全没问题。
从每章的概念开始看,理解概念、背公式,然后看例题,看看公式是怎么运用的,一定要确保例题完全看懂,然后做课后题,就算课后题长得跟例题很像,也不要回去看,如果例题完全吃透,那相似的课后题也要会做才行。掌握了例题和课后题,基本的高数就掌握了,考试或是一些简单的应用什么的,完全没问题。
如果看例题过程中实在看不懂,可以上大学数学app,上面有各种教材对应的视频课,每道例题课后习题都有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