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很喜欢范雎这个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可以认为他是快意恩仇,但从另一方面,“睚眦必报”这个词形容他更为贴切。比起白起的惟国事为大,范雎则显得像是被感情蒙蔽了双眼,这种事情在一个小吏身上出现并不算什么,但是一国丞相的性格中,这种睚眦必报却占了大部分,也就决定了范雎最后命运。 相对来说,秦昭王这个人物却处处显露出他的过人之处。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不会被架空,每逢政事必然旁听,这一听就是20余年,这份定力谁人能及?为了能让范雎这个“才大德疏”的人为我所用,不惜投其所好,尽量满足其条件。在强君暮政的年代,秦昭王依然保持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即使积压了多年政务,依然能让秦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运转,实属不易。 从秦昭王开始,秦国的国土面积终于超过了六国总和,同时长平之战也彻底击垮了六国的实力,可以说,嬴政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最直接得益于秦昭王历年所积余威。 至于信陵君,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试图挡住它行进的脚步,我们不应该 嘲笑之为“螳臂当车”,相反,行常人所不能行,为常人所不能为,做常人所不能做,这种气概,这种挽狂澜于既倒的精神,才是我辈 所应尊敬的。 最后说一点,秦国将相失和始于秦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