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驼背,常被人们用来作为老人的形象象征,为什么老人容易发生驼背呢?这还要从骨骼的结构说起:人的脊柱呈S型略微自然弯屈,保持着挺拔的体态,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位。 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靠身体前方的椎体部分松质骨的含量较大,当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时,蜂窝状的松质骨最先发生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空洞,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数目的减少可达30%,骨的强度下降,松质骨内发生微小骨折,骨折发生后椎体变矮、短缩,靠身体前方的椎体较后方的椎体,短缩的更多,此时长方形的锥体就成为楔形,呈前面矮后面高的状态。如果多个椎体发生这样的骨折,人的脊柱就会明显向前弯曲,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被压缩的椎体越多,压缩的程度越厉害、驼背就会越严重。
老年人的驼背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除了有明显的腰背疼痛、行走不便外,由于胸廓的变形,压迫心脏和肺部,使病人出现胸闷、气短、肺活量减小、甚至出现肺气肿。由于驼背的发生是随骨质疏松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渐进的,可能会经过很多年的时间,开始时,人们都不太在意,一旦形成驼背,再行治疗为时已晚。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失时机的在适当的年龄,采取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目前"补钙防治骨质疏松"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老年人单纯补钙不能解决骨缺钙的问题。 这是因为食物里的钙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要在人体各种激素和物质的作用下,钙才能被骨吸收。由于老年人体内激素分泌下降,造成钙代谢的失调,血液里的钙不但不再被吸收进入骨骼,骨头里的钙还不断的向血液里流失。这种情况下你吃多少的钙,都不能使钙有效地进入骨骼。天长日久,人的骨质疏松就慢慢形成了。所以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必须从老年人的骨钙代谢入手,进行综合防治。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脊柱是中轴,由30多个椎骨按规律连接而成。正常情况下,它有4个生理弯曲。颈段凸向前,胸段凸向后,腰段再凸向前,骶尾段再凸向后。脊柱向前弯曲度过大,就是驼背。年老后才发生的驼背绝大多数是脊椎退变的引起。
人的身体发育成熟到一定时期后,就逐渐走向衰老。脊柱椎体间的椎间盘髓核于20岁以后,纤维环于30岁以后,相继发生退变。含水量减少,弹性下降。脊柱前方负重多,躯体又以前屈活动为多,这样便使椎间盘组织挤向后方,椎间隙呈前窄后宽的改变,许多间隙变化加起来就引起脊柱前屈。
另一方面,女性45岁,男性50岁以后,身体骨骼代谢趋向负平衡,分解速度大于重建速度,出现骨质疏松。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在体重和力量的长期作用下,可发生轻度塌陷、变扁。与椎间隙的变化相似,椎体前窄后宽,使脊柱向前弯曲加大。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脊柱生理弯曲发生明显改变,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向后凸出,胸椎后凸加大,颈部前伸,形成老年驼背的典型姿态。
老年人之所以会变成驼背的原因较多,除了坐卧等姿势不良、腰背肌肉软弱外,很多都是由于椎体骨质疏松之后而造成的椎体的楔形压缩,因此形成圆弓状驼背。这说明,造成驼背的原因主要是病理性引起的。而有的老年人虽然身体变矮,但是仍然腰板挺直,这也表明了这一点。因此,如果能很好避免骨质疏松的引发,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老年驼背的出现。
你可以穿一双前高后低的形体矫正鞋,回头客的重复购买有很多,鞋底是前高后低的,与舞蹈形体训练的道理是一样的,强制人体重心后移,骨盆前倾得到矫正,脊柱自然也就直了,因为骨盆是脊柱的基座,俗话说:弯腰驼背,腰不向前塌,背也很难驼。一个原则,人在姿势挺拔的情况下,重心一定在脚跟,反之,强制重心在脚跟,人体姿势也一定趋于挺拔。可以试验一下,赤足,前脚踩一本18毫米左右厚度的书,考察一下自身姿势是否挺拔来,驼背是否减轻了。另外睡觉可以试着去做正之本拉伸:仰卧,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屈起并拢,双手上举过头平放,掌心向上或者向内掌心相对。最初双臂伸不直也没关系,保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正之本拉伸可有效矫正颈部和肩背部的姿态,对颈椎病和驼背的效果显著,明显优化颈肩部线条,拉长颈部。
由于骨质疏松引起多个脊椎骨的楔形变,胸椎后凸增大,腰椎前凸减小,最终使脊柱整体变得前半部分矮,后半部分高,反映在身体外形上就是驼背。驼背使得脊柱的相对长度缩短,人在站立时个子也就显得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