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及早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文明礼仪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通过游戏、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人生幸福旅程的开端。那麼,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礼仪,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第一,幼儿园可以开设幼儿礼仪课程,使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使幼儿获得良好的认知,了解、掌握基本的交际礼仪并得到强化与练习。如:通过《礼仪纠纠错》《怎麼去做客》《逛超市》这样的幼儿集体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在公众或社交场合与人交流时应该掌握的基本礼仪。
第二,是将礼仪教育与礼仪儿歌、名言、故事相结合。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读儿歌。好的礼仪故事、朗朗上口的礼仪儿歌可以使幼儿得到美的薰陶,於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如:通过「小调羹手中拿,一口饭一口菜,吃饭时不喧哗,垃圾扔进小碗裏,自己的饭菜都吃光,桌面地面都乾净。」等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用餐礼仪;通过「小刚不小心,踩了我一下。我不把他骂,也不把他打。打骂都不好,不是乖娃娃。」等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
第三,可以采用多种礼仪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种是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
第二种是行为辨析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为什麼,怎麼办,从而获得正确的认知。
第三种是示范演示法: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老师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为其树立行为榜样。
第四种是情景表演法: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到了,我理解了。」通过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组织幼儿排练礼仪小品、故事、歌曲等,让幼儿在情景演练中,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礼仪教育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将其运用於生活中,促使其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第五种是游戏童谣法:调节学习气氛,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礼仪知识,受到美的薰陶。
第六种是活动竞赛法: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比赛,如:漫画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故事演讲比赛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
此外,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要把礼仪教育贯穿於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强化、巩固礼貌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以上,就是老师在进行孩子的礼仪教育时要注意的一些方面,相信可以给到老师一些帮助,让礼仪教育变得更轻松高效。
家长是孩子
最好的老师
所以说首先家长要懂礼仪规范
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