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汪金福、宋振远、邓卫华)2007年岁末,记者梳理出这一年影响民生的大事。从这些民生变化,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脉搏、发展的心跳。
(一)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义务教育“实至名归”
资料图片:宁夏红寺堡第二小学学生在上课,该校移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10月30日摄)。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免除全国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事件〕2007年1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普遍减轻。不仅如此,今年政府还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计划,并增加财政拨款140多亿元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点评〕我国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收费教育”后,终于彻底向全国农村孩子敞开“免费之门”。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得民心。
(二)2亿多城镇居民受惠医保,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11月6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工程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在展示哈尔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材料。自11月1日起,《哈尔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凡具有哈尔滨市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不论患病与否,都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婴儿出生28天即可参保、老人参保不设年龄上限。居民参保后,可以享受低廉的住院起付费用标准。(新华社记者 吕优摄)
〔事件〕7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共惠及2亿多城镇居民。
〔点评〕三大制度构成中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变得不再遥远。按照规划,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首批79个城市参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十一五”末,我国将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医保,梦想的阳光正逐渐照进老百姓的现实生活。
(三)逾2000万农民纳入低保,城乡一体化再提速
〔事件〕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7年我国将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目前纳入农村低保的人口超过2000万人。
〔点评〕城乡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意味着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存在的又一道“二元结构”鸿沟被抹平,城乡一体化再次提速。除了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一些地方还逐步提高了农村低保的标准,并形成了以农村低保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四)物权法施行,有恒产者有恒心
〔事件〕10月1日,物权法正式施行。这部在立法过程中多次刷新最高立法机关审议次数的法律,明确界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国有、集体财产权的平等主体地位,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更充分、更平等地享受财富阳光。
〔点评〕国外有句谚语:私人的茅草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物权法的施行对中国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课题。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将不能随意实施征收、征地等行为,一旦当事人对行政权的行使发生异议,还应当配以司法救济。物权观念的传播与普及,将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扎实基础。
(五)“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百姓进入理财新时代
〔事件〕10月中下旬,党的十七大召开,顺应中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时代趋势,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点评〕让更多的家庭学会理财,拥有财产性收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使社会结构趋于“橄榄形”的合理分布,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2007年快速发展的股市给了人们关于财产性收入最直观的感受。随着股市从大牛市转向震荡调整,中国百姓对于如何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还需要有更理性、更科学的考量。
(六)廉租房“高调”推出,低收入群体有望“住有所居”
10月12日,租到廉租房的银川市部分城市低保户在入住仪式上。当日,银川市又有60户城市低保家庭拿到廉租住房钥匙。目前,银川市廉租住房保障面已经覆盖1605户城市低保户。 新华社记者刘泉龙摄(资料图片)
〔事件〕8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其中廉租房被摆在了显要位置。按照这一意见确定的时间表,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而到“十一五”末,全国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要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点评〕廉租房被如此“高调”推出,既体现了低收入群体对“住有所居”的要求,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建立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在内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决心,同时也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有效举措。
(七)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政府频出调控之手
〔事件〕今年,以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为标志,食品价格居高不下,让人们特别是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压力。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前11个月CPI累计上涨4.6%,预计全年物价将出现自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为调控肉价,中央财政增加约18亿元,用于补助城镇低保户和大中专困难学生。国家同时加大扶持生猪养殖户,仅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各级财政就增加支出48亿多元。
〔点评〕一年来,“肉价”引出的民生问题就一直没有走出百姓和政府的视野。补贴困难群体需求,让政府的归政府;动用经济杠杆调控市场,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采取的调控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应该看到,此轮物价上涨有其复杂性,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带有恢复性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需要防止的是,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应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八)“劝辞风潮”起波澜,劳动合同法梳理劳资关系
〔事件〕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劳动合同法。随后在北京、广东等地发生一些企业与工龄较长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事件,最终形成一股“劝辞风潮”。而引发这股风潮的深层原因,正是即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
〔点评〕这部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并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有关专家表示,劳动合同法将逐步改变中国不少企业“速招速裁”的用工方式,有利于劳动者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促使企业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和人才保留体系。
(九)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催生“生态文明”新理念
〔事件〕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席卷了江苏无锡,罪魁祸首是太湖蓝藻。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高增长的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凸显经济高速成长之痛。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中国将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违法排污者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并进一步扩大“区域限批”范围。随后,国家有关部门频频动用财税杠杆,调控“两高一资”行业,遏制资源过度开发畸形出口,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资反弹。
〔点评〕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新概念,将节能减排从行为实践推向了文明建设的高度。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双双下降,留给国人对青山绿水更多的畅想和期待。
(十)调整休假制度引发全民关注,带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
〔事件〕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将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缩短为3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期。同步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广大职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个人休闲。
〔点评〕休假制度的调整,可谓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既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假日制度,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创造力和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同时又兼顾了交通、食宿等公共资源现实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对原有“黄金周”长假安排的一种合理化改进。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6/content_7258737.htm
中国大部分地区大雪
2008年四月11日 为了分
2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最高等级的暴雪预警:未来三天,南方大部地区仍将维持阴雨雪天气。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雪灾已波及14个省份,约7786万人口受灾,因灾死亡24人。
记者在雪灾一线采访时看到,各地干部群众正在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应对这场罕见的灾害。大雪中的种种场景牵动人心。
供电:超高压线上谱写生命赞歌
极端天气对电力供应造成重大影响。电监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国被迫关停的发电机组已达4099万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总容量的7%,已有17个省份拉闸限电。
持续降雪使武汉变成了一座“冰城”,而这里的群众正面临着11年来最严重的“电荒”。湖北正处枯水期,水力发电量大幅下降。火电机组因缺煤停机。再加上恶劣天气导致用电负荷增加,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力事故频发。
由于这些传统较暖地区缺少防冻准备,大雪之下,线路跳闸、高压线基塔变形倾倒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变电站全停或部分停运。目前数万名电网员工日夜奋战在抗冰抢险一线,组织除雪除冰,抢修受损设施。
记者在贵州、湖南等地电力冻害现场看到的景象令人心惊:高压线上的冰层坚硬如铁、光滑如玻璃,电线覆冰后有成人大腿般粗,超高压变电站被冻成了“水晶宫”。雨雪交加中,电线上不仅雪霜结冰,而且下雨时边刮风边结冰。高压线除冰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导线冰冻出现的大幅度舞动将产生“共振”效应,足以拉倒几十吨重的钢塔,险情随时可能发生。此时上塔除冰,脚下的电线,实际上是条“生死线”。
26日中午1时许,湖南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建设公司三位工人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正在与1500多位同事一道,参加西电东送动脉——500千伏“复沙一线”的抢修。突然,三座铁塔相继倾倒,这三位工人从50多米高处坠下,以身殉职。
明知有危险,却不怕艰辛和牺牲,以血肉之躯抗御自然灾害。这三位英雄工人的事迹,令无数人动容。
救济: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同样让人挂心的是灾区群众的吃饭问题。时近春节,今年的“送温暖”活动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最关键的是,要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手上。
持续大雪,造成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上万农民断水、断电,村民吃米要靠手把稻谷搓成大米,用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水井取水,生活面临缺米危机。
记者在玉屏县亚鱼乡看到,雪灾以来,全乡50多位干部蹲点10多天,24小时值班,一天也不放假。干部用肩扛着两台柴油打米机走村串户,为农民打米服务,所有干部扛着大米、肉、菜挨家挨户送,保障受困农民不挨饿受冻。
在安徽省岳西县,这几天,一辆车身上写有“民政救灾”字样的吉普车,一直在积雪结冰的路面上艰难爬行。每遇到民宅,车子就停下来,县民政领导直奔屋里,询问这户人家是否缺衣少粮。有问题,当即协调有关方面紧急解决。
截至27日11时,安徽全省受灾人口上升至600万人,2.44万人转移安置。目前有4.66万名干部深入灾区查核灾情,已发放雪灾救济款1740万元、救济粮252万斤。截至27日10时,湖北全省受灾人口达到1023.6万人,因灾直接死亡7人。截至1月28日10时,湖南全省已有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291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死亡10人。江西省受灾人口已升至818万人,因灾死亡13人,有22万多人紧急转移。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27日傍晚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安徽灾区,协助开展救灾工作。
抗灾措施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警报
中央气象台28日18时发布的暴雪橙色警报显示,预计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湖南中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以及江西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雪,其中,湖南中部、安徽东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
另外,贵州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广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全国总工会:1000万元帮扶受灾职工
全国总工会28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灾区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组织职工在抗击冰雪灾害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服务,为因冰雪灾害造成困难的职工排忧解难。同时,向灾区紧急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受灾职工和农民工帮扶救助。
通知要求,灾区各级工会组织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利用工会帮扶平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积极协助铁路、交通等部门对滞留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职工和农民工做好疏导与安抚工作,确保滞留的职工和农民工不挨饿、不受冻,确保他们平安返乡。
商务部:保障市场供应不断档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房爱卿28日说,我国出现大面积降雨降雪后,市场供应受到一定影响,但市场运行总体是平稳的,包括粮食、猪肉及其他副食品在内的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我们还备有紧急预案,如果恶劣天气持续下去,将组织企业利用大豆、黑豆发豆芽,或组织企业到东北、西北采购圆葱、土豆等产品,来保证市场供应。”房爱卿说。
发改委:采取措施保障成品油供应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8日介绍,为妥善应对近来部分地区恶劣天气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发展改革委近日要求各地及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企业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春节前后鲜活农产品等重要生活物资及生产资料运输用油。
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供应监测,确保重点用油,妥善安排居民生活、城市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等成品油供应。
电监会:居民生活用电不会受影响
电监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居民生活用电不会受到影响:“除非局部地区可能因雨雪灾情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电网运行受阻,从而形成停电情况,从供应和保障能力的角度看,百姓生活用电可以确保无虞。”
电监会负责人表示,针对严峻形势,电监会和电力企业已全部启动相关应急方案,全力保证对重要部门、重要场所、重要用户的供电,优先保证人民生活用电。
十六大,十七大的召开,科索沃战争,中国大使馆被炸,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北京申奥成功,神舟五,六号升空,嫦娥一号升空.
2000年各类十大新闻
浙江公布“工商整顿大会战”十大要案 2001-0720
2001年世界十大技术与商业趋势 2001-05-28
第四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揭晓 2001-05-24
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评出 2001-04-29
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揭晓 2001-04-26
中国十大“最受关注企业家”揭晓(附名单) 2001-04-26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评出 2001-04-25
人民网:本届奥斯卡十大花边新闻 2001-03-27
国家工商局公布十起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典型案 2001-03-20
“2000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揭晓 2001-03-14
工商公布打假维权十大案例 2001-03-10
中科院表彰十大女杰 路甬祥院长称她们是科技界中圣洁的“女神” 2001-03-09
2000年中国个人寿险十大赔案 2001-03-02
全国十佳女职工揭晓 全总纪念“三八”节并表彰十佳女职工 2001-03-02
中国股市十大丑闻 2001-02-27
2000年基础件行业十大新闻 2001-02-23
《科技日报》评选出二000年中国十大高技术产业新2001-02-14
法学教授眼中的《公司法》十大问题2001-02-12
2000年度中国十大质量新闻评选揭晓2001-02-06
2000年中国产业经济十大新闻2001-02-05
2000年中国投资十件大事发布2001-02-05
回眸2000中国经济通俗十大演义/zw/ztzl2001-02-02
2000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日前评出2001-01-19
科技部公布去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2001-01-18
《中国评论》评出2000年两岸十大新闻
2000年乡镇企业十大新闻和新闻人物揭晓2001-01-16
百年十件经济大事2001-01-13
2000年国际经济十件大事2001-01-11
中国保险业2000十件大事2001-01-06
香港读者评出特区政府施政最满意的十件大事2001-01-05
485位院士评选出200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1-01-05
[中经网]2000年国内经济十件大事2001-01-04
2000年中国电信市场十大焦点2001-01-03
新千年科技十大问题2001-01-03
二000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评出2001-01-03
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2001-01-03
中国首届经济年度十位人物2001-01-02
2000中国十大文娱新闻2001-01-02
人民日报编辑部评出2000年国内十大新闻2001-01-01
2000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2000-12-30
法制日报与中央11家主要新闻单位共同评选出2000年中国十大法制新闻2000-12-29
2000年十大名人官司2000-12-29
2000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揭晓2000-12-29
2000年美国华人十大新闻2000-12-29
2000年国际十佳运动员2000-12-29
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十大新闻2000-12-28
“中国十大公诉案件”评出 2000-12-28
2000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2000-12-28
新华社评出2000年中国十佳运动员2000-12-28
2000年十大教育新闻揭晓
《解放军报》评出十大国际军事新闻
年终特稿:2000年十大“蛀虫”
新华社评出2000年国际体育十大新闻2000-12-27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0年全球十佳工商新闻2000-12-27
2000年国内十大并购
人民日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评选2000年十大国际新闻2000-12-26
2000年中国旅游业10大热点
《北京青年报》与国内35家新闻媒体联合评出2000年国外十大焦点人物12-25
新华社评出2000年十大国内新闻12-25
美《科学》杂志评出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12-25
2000年国内十大劫难回放12-25
新华社评出2000年十大国际新闻12-21
2000年度中国十大新闻揭晓12-19
具体的链接地址下面有 自己进去查吧
参考资料:http://xs.zj.cn/oldinfo/ztzl/2000toptennews.htm
中国大事件
2000年大事记
多年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给中国造成的损失累计约为100亿美元,2000年,中国也拿起了反倾销的武器,对多个国家的钢材、化工原料等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去年有影响的反倾销案主要有:
2000年4月13日,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开始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2000月8月25日,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聚酯薄膜的反倾销调查作出最终裁定。
2000年9月11日,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对原产于俄罗斯的进口冷轧硅钢片作出最终裁定,对以上两种进口产品分别征收为期5年的不同幅度的反倾销税。
2000年11月23日,外经贸部发出公告,对原产于日本、德国和美国的进口丙烯酸酯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2000年12月8日,外经贸部决定对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丙烯酸酯反倾销案调查期限延长为18个月。
2000年12月18日,外经贸部发布2000年第15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征收反倾销税。
2000年12月20日,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法国、德国和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正式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国际金融报》 (2001年01月14日第一版)
更多
http://news.china.com/zh_cn/2000news/chengjiu/
中新网北京1月2日消息:多年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给中国造成的损失累计约为100亿美元,2000年,中国也拿起了反倾销的武器,对多个国家的钢材、化工原料等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去年有影响的反倾销案主要有:
2000年4月13日,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开始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2000月8月25日,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聚酯薄膜的反倾销调查作出最终裁定。
2000年9月11日,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对原产于俄罗斯的进口冷轧硅钢片作出最终裁定,对以上两种进口产品分别征收为期5年的不同幅度的反倾销税。
2000年11月23日,外经贸部发出公告,对原产于日本、德国和美国的进口丙烯酸酯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2000年12月8日,外经贸部决定对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丙烯酸酯反倾销案调查期限延长为18个月。
2000年12月18日,外经贸部发布2000年第15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征收反倾销税。
2000年12月20日,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法国、德国和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正式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0年各类十大新闻
浙江公布“工商整顿大会战”十大要案 2001-0720
2001年世界十大技术与商业趋势 2001-05-28
第四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揭晓 2001-05-24
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评出 2001-04-29
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揭晓 2001-04-26
中国十大“最受关注企业家”揭晓(附名单) 2001-04-26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评出 2001-04-25
人民网:本届奥斯卡十大花边新闻 2001-03-27
国家工商局公布十起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典型案 2001-03-20
“2000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揭晓 2001-03-14
工商公布打假维权十大案例 2001-03-10
中科院表彰十大女杰 路甬祥院长称她们是科技界中圣洁的“女神” 2001-03-09
2000年中国个人寿险十大赔案 2001-03-02
全国十佳女职工揭晓 全总纪念“三八”节并表彰十佳女职工 2001-03-02
中国股市十大丑闻 2001-02-27
2000年基础件行业十大新闻 2001-02-23
《科技日报》评选出二000年中国十大高技术产业新2001-02-14
法学教授眼中的《公司法》十大问题2001-02-12
2000年度中国十大质量新闻评选揭晓2001-02-06
2000年中国产业经济十大新闻2001-02-05
2000年中国投资十件大事发布2001-02-05
回眸2000中国经济通俗十大演义/zw/ztzl2001-02-02
2000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日前评出2001-01-19
科技部公布去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2001-01-18
《中国评论》评出2000年两岸十大新闻
2000年乡镇企业十大新闻和新闻人物揭晓2001-01-16
百年十件经济大事2001-01-13
2000年国际经济十件大事2001-01-11
中国保险业2000十件大事2001-01-06
香港读者评出特区政府施政最满意的十件大事2001-01-05
485位院士评选出200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1-01-05
[中经网]2000年国内经济十件大事2001-01-04
2000年中国电信市场十大焦点2001-01-03
新千年科技十大问题2001-01-03
二000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评出2001-01-03
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2001-01-03
中国首届经济年度十位人物2001-01-02
2000中国十大文娱新闻2001-01-02
人民日报编辑部评出2000年国内十大新闻2001-01-01
2000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2000-12-30
法制日报与中央11家主要新闻单位共同评选出2000年中国十大法制新闻2000-12-29
2000年十大名人官司2000-12-29
2000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揭晓2000-12-29
2000年美国华人十大新闻2000-12-29
2000年国际十佳运动员2000-12-29
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十大新闻2000-12-28
“中国十大公诉案件”评出 2000-12-28
2000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2000-12-28
新华社评出2000年中国十佳运动员2000-12-28
2000年十大教育新闻揭晓
《解放军报》评出十大国际军事新闻
年终特稿:2000年十大“蛀虫”
新华社评出2000年国际体育十大新闻2000-12-27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0年全球十佳工商新闻2000-12-27
2000年国内十大并购
人民日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评选2000年十大国际新闻2000-12-26
2000年中国旅游业10大热点
《北京青年报》与国内35家新闻媒体联合评出2000年国外十大焦点人物12-25
新华社评出2000年十大国内新闻12-25
美《科学》杂志评出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12-25
2000年国内十大劫难回放12-25
新华社评出2000年十大国际新闻12-21
2000年度中国十大新闻揭晓12-19
具体的链接地址下面有 自己进去查吧
2000年中国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