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字的偏旁是比,拼音bǐ。
二、释义:
1、比较;较量:~干劲。学先进,~先进。
2、能够相比:近邻~亲。坚~金石。演讲不~自言自语。
3、比画:连说带~。
4、对着;向着:别拿枪~着人,小心走火。
5、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做诸葛亮。
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四。
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一年富裕了;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
10、姓。
11、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2、依附;勾结:朋~为奸。
13、近来:~来。
14、等到:~及。
三、字源解说:
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
、
并肩而立。造字本义:两人并肩挨着。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
变形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匕”
。
文言版《说文解字》: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凡比之属皆从比。夶,古文比。
白话版《说文解字》:比,相从密切。两人相随构成“从”字,反写“从”字遂成“比”。所有与比相关的字,都采用“比”作边旁。夶,这是古文写法的“比”字。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比如[bǐ rú]
举例时的发端语:有些问题已经作出决定,~招多少学生,分多少班,等等。
2、比喻[bǐ yù]
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如“儿童(本体)像(比喻词)春天的花朵(喻体)。”
3、比较[bǐ jiào]
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4、比值[bǐ zhí]
两个数相比所得的值,即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如8∶4的比值是2。也叫比率。
5、好比[hǎo bǐ]
表示跟以下所说的一样;如同: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洗脸扫地,要经常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
比部首:
比
[拼音]
[bǐ]
[释义]
1.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 2.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 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
4.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
5.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
6.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 7.和,亲:~顺。 8.及,等到:~及。
追字偏旁部首是什么
追的偏旁:
辶
拼音:
[zhuī]、[duī]
释义:
[zhuī]
1.
赶,紧跟着:~逐。~逼。~随。~光。~剿。~捕。~奔逐北。
[duī]
1.
雕琢:~琢(雕刻)。
比的部首就是本身,还是“比”,在部首四画中可以找到的。
比是由一个前项和一个后项组成的除法算式,只不过把“÷”(除号)改成了“:”(比号)而已,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比则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和分数的分数线类似。
比
偏旁:比
拼音:[bǐ]
释义:
1.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7. 和,亲:~顺。8. 及,等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