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选品、被动选品“合体”才是最佳
主动选品是通过对目标市场的了解或者对某个行业的了解,主观的去开发产品,例如:长期混迹在数码类消费电子产品的朋友,肯定会对精细到:数码类产品->手机周边->音响->蓝牙音响。
这需要我们对于整个市场的蓝牙音响产品都了如指掌,例如哪款是新模具开发出来的,哪款是用来低价走量的,哪款是走高端好音质高利润的,所以这个时候肯定就会针对公司具体情况来自主的决定去开发什么样的蓝牙音响,这就是主动选品。
被动选品则是参考其他大卖家会有哪些产品近期销量比较好,然后从自己所了解的供应市场上找同样的产品,订样回来拍图并完成产品的相关信息资料,这种就会比较省事,但是永远会比别人慢一步。
实际经营中,如果能做到两者相结合是更佳的。
从生活日常入手选品
根据目标市场分析,这里以美国站点为例,我们可以在平时多了解一下目标市场四季的天气变化,人群的饮食习惯、业余爱好,以及节假日等基本日常。
节假日这块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最常见的就是圣诞节来临之前,大家都在去挖掘圣诞的产品,是因为圣诞之前西方国家的人群都会大量的采购圣诞产品来装饰家、商超、餐饮店等,这些需求就显得比较明显,再比如说,万圣节来临前不妨可以开发一些恐怖面具、服装、道具,符合节日气氛的产品都会脱销。
而节假日产品大多都会选择提前一个月开发、上架,一方面卖家需要提前备货,另外就是注意物流时间地把控。
季节这块同样需要分析,冬天来临开发帽子、手套、围巾等保暖产品;夏季来临前准备迷你风扇、笔记本冰垫、散热器等降温产品。
生活习惯上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可以根据目标市场人群的生活习惯来选品,比如在美国,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成年人大约有1.98亿,其中有60%的人符合户外消费者,针对这一广大人群,可以开发泳衣、球网、护目镜、手电筒、帐篷灯等产品。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开发依据,譬如参考大卖家、大数据分析等等。这些只是一个粗略的方向,还需要了解目标市场人群的购买能力、喜欢的风格等等条件,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选品。
不是所有供应商都适合跨境
并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适合做跨境电商,首先这个供应商必须具备作为跨境电商供应商的几个最起码的必备条件:a、质量稳定b、价格有优势c、有现货库存。
同时也需要产品专员有一定的市场了解,比如要找电子产品首先肯定想到深圳,要找服装类要数广州、虎门,要找LED灯饰类就在中山,要找手套类的当数辛集,小商品类的肯定就在义乌了,这样才能找到更有优势、更准确的供应商了。
当我们找供应商的时候,一定要找1~2家备用供应商,特别是对于有可能会成为爆款的产品,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你选了哪个平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