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黑斑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如何?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2025-04-14 04:09:4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病害症状

花生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可为害叶柄、托叶和茎秆等。黑斑病和褐斑病可同时混合发生。黑斑病病斑一般比褐斑病小,直径1毫米~5毫米,近圆形或圆形。病斑呈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病菌子座),成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黑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病菌侵染茎秆,产生黑褐色病斑,凹陷,严重时使茎秆变黑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到花生叶片上,

遇适宜温度和水滴,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产生分枝型吸器汲取营养。病菌生长温度10℃~37℃,病菌生长适温25℃~28 ℃,并需要高湿环境,高湿更有利于孢子产生和萌发。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

(3)防治措施

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如农花5号、阜花17号、鲁花11号、鲁花14号、豫花1号等,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②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善管肥水,注意田间卫生等。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初侵染菌源量。

③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情后,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或60%吡唑代森联(百泰)1000倍液等药剂同时可加入有机硅等增效剂。间隔10天,连续喷施2次~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