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作为一种普通的生物,却有着惊人的力量,一旦它们团结起来,就算是体形比它们大很多倍的生物,蚂蚁一样可以捕杀。其实这得益于它们的生物特性,让它们有团结猎杀生物的能力,不过这个特性也让它们陷入画地为牢的困境中。如在蚂蚁周围画圈,那么蚂蚁由于这个特性就会被困住,而且有可能永远也走不出去,那么到底是什么特性让蚂蚁陷入自杀式旋转中呢?
在地球生物发展史中,蚂蚁在众多生物中可以说体积是比较小的,但却可以捕杀比它们体积大得多的生物的,这归结于蚂蚁数量。正是因为有着庞大的基数,蚂蚁一旦团结起来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正如一句谚语所言,千里之提毁于蚁穴。就算是结实的河堤也有可能被蚂蚁所破坏。
可见,蚂蚁的破坏力是十分强大的,然而蚂蚁也会有头疼的时候。那就是在面对一个圆圈的时候,它们的做法不是绕过圆圈去寻找食物,而是不断围绕着圆圈运动,就好像陷入自杀式旋转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有人进行了实验,在一只蚂蚁周围画了一个圆圈,看看蚂蚁会有什么反应,想不到蚂蚁并没有绕过圆圈,而是围绕着圆圈走动。
对此,科学家解释道,在蚂蚁周围画圈会留下气味,蚂蚁被这些气味所吸引,就会围绕着这个闭合圈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气味越来越浓烈,蚂蚁这种自杀式前进运动也越来越持久。其实这与蚂蚁的特性有关,蚂蚁主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它们的视觉可以说是十分弱的,对于光线并不敏感,同伴之间的交流也是靠气味以及头上的触角进行的。
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一旦接触到同伴的气味就会跟随着同伴的气味运动,并且在这些气味中获知同伴留下的信息。不过蚂蚁通过气味来辨别方向其实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蚂蚁会对这些气味形成依赖性,一旦闻到熟悉的气味,就没有了方向感,而是直接跟随着气味运动。假如气味呈现闭合状态,那么蚂蚁就有可能绕着圈子做运动,以至于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圈子。
针对蚂蚁依赖气味的特性,美国著名昆虫学家布拉迪在研究兵蚁的运动后给出了答案,蚂蚁一般是靠着同伴的气味一起外出捕食的,当它们遭遇天敌时,队伍被打散了,但是它们仍然会依赖气味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落单的话,那么蚂蚁面临的就是陌生的气味,对此它们为了寻找伙伴的气味,很有可能会在原地进行自杀式螺旋。根据布拉迪的研究,这种自杀式螺旋并不只是发生在落单的蚂蚁身上,在一群蚂蚁身上也有可能出现自杀式螺旋运动。
事实上一群蚂蚁自杀式螺旋的直径可以长达366米,这些蚂蚁走完一圈大概要花费2.5个小时,可见在蚂蚁群的自杀螺旋中,蚂蚁的气味的依赖性更为强烈,正是因为周围都是伙伴的气味,蚂蚁们会很安心进行自杀式螺旋,不像落单的蚂蚁,虽然为了寻找同伴的气息不安地进行自杀式螺旋,但是还是有可能走出螺旋的,但是蚂蚁群的话就很难走出自杀式螺旋了。可以说蚂蚁这种特性,在面对外敌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通过伙伴的气息团结在一起打败敌人,但是陷入麻烦中,那么整群蚂蚁就是在盲目前进了。
蚂蚁群在行进的过程中,前面的蚂蚁会分泌特定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同一路线,这时如果有外来气味污染了信息素,后面的蚂蚁群就会迷路,到处乱爬。
蚂蚁是依靠信息素来完成信息交流的。蚂蚁群在行进的过程中,前面的蚂蚁会分泌特定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同一路线。这时如果有外来气味污染了信息素,后面的蚂蚁群就会迷路,到处乱爬。
因为蚂蚁行动是通过气息和熟悉的道路画一个圈就阻断了他们的痕迹。所以蚂蚁会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