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真的已经被边缘化了吗

2025-04-15 02:24: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应该看到,最近几十年,中国的人文学科不但在发展势头上难以和理工类学科相抗衡,而且颓势已现。每到高考志愿填报之时,在人文社科领域,除了热度不退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之外,传统的人文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往往无人问津,处境尴尬,不少最终进入此类专业的学生都是接受调剂之后的无奈选择。与此同时,在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学生往往备受冷落,难以和理工科学生竞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挤压着高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被边缘化的焦虑情绪始终弥漫在当前人文学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

除了外部功利性因素之外,人文学科在现阶段的逐渐衰落与其自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诚如葛兆光、汪晖等学者所言,面对数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转变,人文学科没能密切把握时代的脉搏,紧密跟踪社会变迁,因而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虽然人文学科的研究主要面向历史,但人文学者的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的缺失,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归根到底,人文学科研究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当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足以影响人的存在价值、人的自我认同、人和社会的关系时,会产生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依靠人文学者的努力。因此,认为人文学科已经走到尽头甚至已经没有太多存在价值,恐怕还为时尚早。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人文学科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如何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离开了人文学科,这些问题都将无法解决。
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长期落后,给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造成了一种文化上的自卑心理,认为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对此,已经有学者指出,这种判断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近代中国的衰落在于没有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技术的缺失,而不是文化的落后。著名历史文化学者胡秋原先生也指出,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并不构成工业化、现代化的阻碍,恰恰相反,儒家人文精神可以救治现代性危机,弥补宗教、科技的弊端,与自然和谐,从而实现人文与宗教、科技、自然的协调健康发展。在当前的语境之下,重建中国社会的文化自信,更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新的历史和现实面前,人文学者如果依旧固步自封,不能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深入大众领域,重拾批判精神,承担历史责任,才会真正将人文学科带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