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怎样“泪尽而亡”的?

2025-04-13 01:08: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所有关于林黛玉之死的说法中,相对来说,我比较信服的是“泪尽”说。而且,泪尽说的证据是比较充分的。

一来是有脂砚斋的批语,所谓“泪尽而亡”;二来是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红楼梦曲《枉凝眉》。

但是,在信服之余,还是有疑虑的。

首先,所谓的“泪尽而亡”只是一种艺术性的说法,抛开那种抒情性的因素,我以为在“泪尽”和“死亡”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难道,眼泪流尽了就要死人吗?我见到过也听说过悲伤到流不出眼泪的情况,可没有听说过因此而死人的。因此,我觉得脂砚斋那样简略的评语,其中是故意遗漏了什么的。

其次,就红楼梦曲《枉凝眉》来说,整首词也只是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爱慕,但情事终成幻影,林黛玉为此流泪,那泪水怎经得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这里面确实隐含着林黛玉的泪水将要流干的意思,但并没有就说林黛玉要因此而死呀。

不妨再来重温一下这首美丽哀怨的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里面确实没有说林黛玉之死,也就是说虽然林黛玉眼泪流干,和她死亡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此中,我们要探寻,她为什么会流干了眼泪?还有,她为什么死?

很显然,不会是因为眼泪流干而去死的。

关于林黛玉为什么流泪,有为父母的早逝,有与贾宝玉的误解,有王夫人为首的王氏集团的挤兑,有金玉良缘阴谋的算计,有感怀伤世的情愫,有贾元春之死的忧虑,有贾母之死的悲伤等等。

可是这些会导致林黛玉不停的流泪,但绝对不会导致林黛玉之死。

而导致林黛玉之死的唯一可能,就是在贾母死后,王夫人擅自做主,否定了之前贾母暗定的,其实是明定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因为就连贾琏的小厮兴儿都知道,他在向尤二姐介绍贾府情况的时候都说了,再过两三年,老太太就要为他们办事的。至于怎么否定的,因为小说八十回以后部分的散失,我们不得而知,但大概的情况是可以推演出来的:

严格说来,林黛玉只是贾府的外戚,因此,林黛玉的婚约是可以不受贾母之死的硬性约束的,而贾宝玉不行,贾宝玉作为贾母嫡孙是必须守孝三年的。而这,正是王夫人的最好借口。

她以此事为由,以不能耽误林姑娘为由,主张为林黛玉谈婚论嫁,否则,三年之后,就太耽误姑娘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其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能公开化的,公开即为有伤风化,所以二人只能打折了牙齿往肚里咽,而且谁也不能说破,不敢说破,能说破的人已经不在了,那就是贾母;其二,贾政虽然也知道贾母曾经的意思,但以贾政的为人,是不可能了解和体会贾宝玉和林黛玉深挚的感情的,而且,贾妃之死,贾政已经预感到大祸不远了,他也觉得不应该牵连林黛玉,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也同意了。

因此,在贾妃国孝一年期满以后,王夫人就试探着为林黛玉找婆家了。

而这样一来,即使这件事情还是在小范围商议,林黛玉的死期也就近了。理由:

其一,林黛玉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她很小就来到贾府,一直生活在此,几乎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现在,人家要她离开了。其二,林黛玉会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她和贾宝玉的事情,贾府上下谁人不知?可是,现在,一切“心事终虚化”了,实际上之前的所有的默许都被否定了,就好比一个女孩被解除了之前的婚约,恰似之前被解除婚约的张金哥。这对于林黛玉这样的大家小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羞辱,她一下子便没有任何面目面对贾府的任何人了。她似乎只有和张金哥一样以死抗争了。其三,林黛玉感觉到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是没有希望了。此时,她的心也被伤到家了,眼泪也终于流尽了。或者说,由于婚约被否定,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再为贾宝玉流泪了。于是,她选择了死。

选择一个夜晚,悄悄的出去,用一根丝绦,把自己吊在了大观园的树林之中!

这才是“泪尽而亡”的简略叙述所表达的真实而完整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因流尽眼泪而死亡,也就是哭死了。那样的话,林黛玉就太窝囊了,太不自尊了,或者说,那就不是心高气傲、冰清玉洁的林黛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