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是有非常多的,近因效应是其中的一个,是指人们在交际的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给人留下了印象,近因效应则是指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总是在头脑里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从而使人对于这个人或者是这件事有了一贯的看法,一般情况下是在比较熟悉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影响,对于人或者是事的片面了解过于主观而臆断,使决策信息失真。
还有暗示效应,主要是指在没有对抗的一种条件之下,使用的抽象诱导以及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于人们的行为与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诱导人们按照某种方式去接受或者是行动的一个意见,使行为、思想以及暗示者的期望目标是相符合的。当然还有奖惩效应,也就是奖励与惩罚,对于学生行为来讲进行一种外部强化或者是弱化的方法,通过影响学生的一个自身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奖惩造成的行为强化或者是弱化,被称为了奖惩效应。除此之外还有首因效应、从众效应等。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说两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吧:破窗效应、短板效应。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克洛德·弗雷德里克· 巴斯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社区。停在纽约杂乱社区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
破窗效应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在生活破窗效应经常会遇到,比如电梯里有一个烟头,如果没有及时清理,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烟头。再比如,如果有人往超市门口放了一袋垃圾而没有及时清理,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堆积。这就是破窗效应在生活中的运用。
短板效应主要是指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这种现象在一个团体中比较常见,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迅速,一般是有多个因素决定,包括销售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服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薪酬管理能力。
在企业管理中,任何一个因素缺乏都可能导致企业效益下降,比如一家企业在薪酬水平上低于同行水平,然而其他因素都比较稳定,甚至高于市场平均水准。那么可能会有一部分员工选择跳槽、离职,离职后的员工对于原公司的口碑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会导致招人困难,甚至导致公司业绩下滑,或者衰败。
阿伦森效应
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实例】1、有效利用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反例
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
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介绍三个在商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三个效应。
1、光环效应
如果某人的某一个方面(比如美貌、社会地位、年龄)造成了正面或负面的印象,那么它将“普照”其他的一切,从而过度影响其总体印象。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貌。几十项心理研究都证明,我们会自动认为漂亮的人更可爱、更诚实、更聪颖。事实也证明,有魅力的人更容易事业有成。甚至教师们会本能地给长相好的学生打出更高的分数。
广告业很擅长运用光环效应,比如请著名足球明星去推荐润喉糖,这从理性上是无法解释的,但这并不影响广告的成功。
2、对比效应
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很难作出绝对的判断。
对比效应应用最常见的就是打折。原价100元,现价只需70元的产品,比原价就是70元的产品看起来更便宜。
许多参加双十一降价的商家就会玩弄这样的手段:到双十一这天,将原价标得很高,然后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但其实最终的价格比平时还要贵。
3、禀赋效应
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许多商家做出的免费试用、试穿就是利用了禀赋效应,让你产生这件试用的产品是属于自己的感觉,你就会愿意为它支付比原想更高的价钱。
我是心理达人逯晓风,期待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