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状态变化所引起的金属电化学行为使它具有贵金属的某些特征(低的腐蚀速率、正的电极电势)的过程。若这种变化因金属与介质自然作用产生,称为化学钝化或自钝化;若该变化由金属通过电化学阳极极化引起,称为阳极钝化。另有一类由于金属表面状态变化引起其腐蚀速率降低,但电极电势并不正移的钝化(如铅在硫酸中表面覆盖盐层引起腐蚀速率降低),称为机械钝化。金属钝化后所处的状态称为钝态。钝态金属所具有的性质称为钝性(或称惰性)。
如果在室温时测试铁片在硝酸中的反应速率以及和硝酸浓度的关系,我们会发现铁的反应速率最初是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增大到一定浓度时,它的反应速率迅速减小,继续增大硝酸的浓度时,它的反应速率更小,最后不再起反应。此时我们就说铁变得“稳定”了,也就是铁发生“钝化”了。不仅铁发生钝化,其他金属也可以发生钝化,如Cr(铬)、Ni(镍)、Co(钴)、Mo(钼)、Al(铝)、Ta(钽)、Nb(铌
)和W(钨)等,其中最容易钝化的金属是Cr(铬)、Mo(钼)、Al(铝)、Ni(镍)、Fe(铁)。不仅浓硝酸可以使金属发生钝化,其他强氧化剂如浓硫
酸、(高)氯酸、(氢)碘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等都可以引起金属的钝化。在个别情况下,少数金属能在非氧化剂介质中钝化,如镁在HF(氢氟酸)中钝化,钼和铌在HCl(盐酸)中钝化,不锈钢在硝酸中钝化。
一般来说,钝化后的金属在改变钝化的条件后,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钝化状态。如: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后,不仅在稀硝酸中保持稳定,而且在水蒸气及其他介质中也能保持稳定;钝化后的铁不能把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出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