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雕塑大多没穿衣服,因为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不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表达,而且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表达。如人物的姿势、肌肉的动态等。罗丹的“沉思者”同样是作者希望通过肢体语言(肌肉的紧张、扭曲程度)更丰富生动的表达“沉思”这一主题,So......
罗丹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因其独立的艺术风格被视为离经叛道,早年曾被美术学院拒之门外。
《沉思者》(又名《思想者》),原为《地狱之门》横楣上的主雕坐像,意在表现但丁(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的形象。罗丹在《地狱之门》的创作中吸取了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雕刻精髓,冲破禁锢,有意揭下传统古典雕塑人为裹上的虚伪遮丑布。他崇尚自然的力量、自然的美,有意把但丁塑造成身体裸露而扭曲、表情沉重而痛苦的造型。用写实的手法,把每一块肌肉的都表现得栩栩如生,让观众感觉到了但丁的每一块肌肉都在颤抖,每一根神经都在痛苦之中。雕塑是无声的,但罗丹在用每一块肌肉来说话,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但丁极度痛苦的主题:地狱将至,面对众生的苦难,但丁也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