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匠精神缺乏,与产品生产缺乏连贯性有关。企业并不热衷于去生产自己的主打品牌,而是市场上某一种产品热门,就一窝蜂去生产,轻易抛弃自己原先的产品。例如,当市场上房地产行业比较热,房产开发利润高,很多制造业公司就轻易放弃原有的生产,或者降低原有生产的投入,而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房产开发或房产投资上。在他们看来,热门市场所带来的利润,要远高于专注于产品生产所带来的利润。这就带来严重的问题。热门产品固然利润高,但企业蜂拥生产,一是带来生产过剩,二是资源极度浪费,三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四是产权制度被严重破坏。企业追求其他产品的生产,就难以专注于自身产品的工艺提高,也就不可能为满足消费者的精细要求而努力。
企业之所以如此,与市场结构和性质有关。培育工匠精神,表面看只要培育工匠即可,从社会层面看,则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企业生产会增加它对某一产品生产的粘性,而不是只热衷于追求市场热门产品。产权得到保护,企业仿照其他产品的成本就会增加;产权得到保护,本产品生产的利润相应就会有保证,而不必担心别人的模仿抄袭。对工匠自身来说,产品工艺提高,本身就蕴含着知识经验。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会增加工匠精心生产、精益求精的积极性:一方面带来实际收益,另一方面也增加成就感。其次是市场竞争是否充分的问题。如果市场缺乏竞争,就会导致企业只专注于自己生产,而不顾及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工匠精神自然无从谈起;市场竞争充分,就会促使企业面向消费者进行生产,不断加速产品创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速工艺创新,工匠精神也就得以体现。
除了市场和社会层面的因素,在企业内部,我们又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呢?
首先要培育对产品的专注度。如果企业热衷于生产热门产品,是不可能就某一种产品生产提高工艺的,也就不可能在企业内部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企业对产品的专注度,需要企业家有更长远的眼光,有通过产品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
例如,德国克恩·里伯斯公司是一家百年老店,120多年来公司一直围绕弹簧领域深度拓展,而不盲目跨界发展。前几年,中国汽车塑料件市场增长很快,一些员工提出想做塑料件,但公司老板说缺乏这个领域的技术积累,坚决不碰。正是得益于长期的专注、积累,克恩·里伯斯公司如今在多个弹簧件细分市场位居前列,汽车安全带卷簧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发动机弹簧等成为博世、舍弗勒等跨国公司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在华销售年均增速30%以上,最近还开发出针对中国高铁电力接触网的弹簧产品,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其次要留得住人。如果企业不断更换员工,也很难培育工匠精神。工匠专注于某一产品生产,其工艺提高不是短期能形成的,需要有兴趣支撑,对产品和工艺进行长期的打磨。留得住人,提高待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和企业所营造出来的文化。环境适宜,即使收入低一点,员工也愿意留下,为提升产品工艺努力。
再次,要有工艺在产品贡献方面的显现度。如果企业只关注产品创新,忽视工艺创新,那么就会造成,一方面企业过于追求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忽视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另一方面产品工艺提升也很难在消费者所使用的产品中体现出来。产品被消费者认可,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细微的工艺上。也只有产品工艺的贡献度显现出来,工匠的贡献才能真正显现出来,他们的收入提高也才有真正的基础。
最后,要让工匠有事业感,这需要工匠不断接触消费者,得到来自消费者的认可。工匠的事业感既来自企业的认可,收入的提升,也来自消费者的认可。对工匠来说,消费者的认可,决定着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一个人没有前进的方向,就很难专注于事业本身,难以专注于技艺的提高。通过与消费者的接触,工匠才能真正了解客户所需求的,从而从技术上改进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作者 邓线平 单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