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的出处是民间谚语。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解释:
释义:国君的言行不端正,臣子就会投奔别国;父亲的言行不端正,儿子就会奔走他乡。
出处:民间谚语
引证:《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我王岂不闻古人云:‘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
译文:皇上难道不曾听过古人说:“国君的言行不端正,臣子就会投奔别国;父亲的言行不端正,儿子就会奔走他乡。”

扩展资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纲: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