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泌尿系统是什么?
肾负责排泄体内非气态??过对水和电解质的选择性排泄来调节体液的容量、渗透压和酸碱值,以及钙钾等离子浓度。
工作方式
肾利用“过滤-重吸收”方式工作。先是在肾小球处通过一层过滤膜生成大量原尿(一天可达180升),但将细胞成分和大分子蛋白质截留在血中。继而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将其中有用成分连同大部分水分(约178升)重吸回血中。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只需在肾中配备少数针对有用成分的重吸收机制,便可保证一切废物均排出去。这样在肾血管系统中就要有两段毛细血管,分别供过滤和重吸收之用。第一段在动脉部分,这里血压较高,保证原尿的滤出。第二段类似一般毛细血管,是重吸收的部位。肾小球前的血管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全身血压在80~180毫米汞柱范围内波动时,通过血管张力的改变可以保持小球的泌尿血压相对稳定(平均约45毫米汞柱)。小管通常分为各有专责的三个部分:近端曲管、亨勒氏襻和远端曲管。小管上皮细胞间有紧密连结,但近端曲管上皮细胞间的连结似较松散,因而通透性较高。这里钠的主动回吸带动水的等渗回吸,原尿的2/3被吸回。这里还能分泌少量H借以回吸重碳酸根,糖和氨基酸也在这里被吸回。亨勒氏襻通常回吸滤过水的15%和钠和氯的25%,因而离开襻的尿液已变为低渗。但襻是个逆流倍增机制,它和集合管结合起来却有助于浓缩尿液。远端曲管上皮细胞间连结紧密,允许在上皮两侧建立较大的渗透压和电化学梯度。而且调节水电平衡的激素也主要作用在这里。这里的回吸量虽较小,但却是精细调节尿液离子成分的主要部位。
亨勒氏襻的下降支透水不透钠,上升支透钠不透水。在上升支中钠被主动吸至小管外的肾髓质间质中,造成管内低渗和管外间质中高渗。这高渗间质作用于下降支,将其中水分吸至间质,同时造成下降支管内尿液的浓缩。离子泵只能造成一定的跨上皮渗透压梯度,但当下降支中被浓缩的尿液经襻返流至上升支时,离子泵却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浓缩。于是在亨勒氏襻形成一个沿纵长的渗透压梯度,在襻端所在的乳头尖处间质可形成极高渗(可比入襻前尿液高4倍)。远端曲管中的尿液是低渗的,经远曲管和集合管时还可因离子回吸而进一步稀释。但当脑下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ADH)时,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大增。于是尿在集合管下行至高渗间质段时,水分被大量回吸至间质中而造成尿液浓缩。这种结构只见于鸟和哺乳动物,是陆地生物对干旱环境的进化适应。
有效的循环血量
生命的维持要求一个有效的循环血量,以保证全身组织能得到充足的灌注,这就要求细胞外液保持稳定的容量。主动脉和颈动脉中的压力感受器和心房及大静脉中的容积感受器,会察觉体液的丢失,并通过交感神经刺激周围血管收缩和近曲管回吸纳。神经刺激、肾灌注压的降低和远曲管内钠的减少,还会引起肾素的释放,再通过血中血管紧张素的中介,收缩周围血管和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远曲管增加钠的回吸。这肾外和肾内两种代偿机制,一方面通过血管收缩维持正常血压,一方面通过肾脏保钠维持体液容量。体液丢失100毫升就可引起上述反应,而若丢失500毫升以上时,还会通过神经机制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额外分泌,甚至可造成体液低渗状态。血管紧张素还可刺激“渴中枢”,引起摄水行为。在相反的情况如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心肌细胞受到牵张,还可分泌心钠素(一种多肽激素),它可减少肾素分泌并直接产生和肾素及血管紧张素相反的作用,降低血压和促进水钠外排。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靠钠离子维持。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的增加会造成细胞外相对高渗而吸水外出,导致细胞收缩;反之会造成细胞膨胀,甚至破裂。颅腔内细胞容积的改变会危及生命,所以为了维护正常细胞容积必须稳定外液中的钠浓度。例如当渗压增高时,只要增加2%便会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以保水,另一方面是兴奋渴中枢引发摄水行为。
代谢产物
人体代谢产物大部为酸性。不可挥发酸全由肾排出,这主要包括含硫蛋白质氧化产生的硫酸等。在体液中这些酸得到缓冲盐的缓冲,但在排出时机体却要把这些缓冲盐保留下来。这是靠小管细胞的泌酸作用和生氨作用来完成,其原料是两个代谢产物,CO2和NH3。小管细胞向管中泌出H和NH3,置换回Na;小管细胞同时向血中泌出HCO婣,这样就保存下缓冲盐。
肾脏既是多种激素(如ADH和醛固酮)的靶器官,本身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如肾素)。除上举出者外,肾脏还制造红细胞生成素。甲状旁腺激素则直接作用于小管,促进钙但抑制磷的回吸。肾合成骨化三醇,促进肠道吸收钙和动员骨钙。这个合成过程也受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在这点上肾很像性腺等靶腺,本身分泌固醇激素而同时受多肽激素的控制。肾脏还产生前列腺素和激肽,在肾灌注压不足时它们可能通过血管扩张作用而减轻肾缺血。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给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影响前列腺素的代偿作用。
肾脏疾病常表现为几组综合征。肾前综合征主要指上游(血流)方面的故障,如休克或肾动脉阻塞。两者均引起肾素大量代偿性分泌,但只在后者循环血量充足的情况下才引起高血压。肾后综合征指下游(尿液)方面的阻塞。只有双侧阻塞才引起少尿和氮质血症,但任一侧的阻塞均可能导致肾脏的永久性破坏。肾实质综合征则以肾小球肾炎为代表,其发病主要是免疫复合物造成的小球损伤。最后的临床表现可以小球炎症为主(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或以肾变病为主(大量蛋白尿、水肿),或两者不同程度的组合。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组织神经 人体器官———人体器官很多,很难划分,在现代医学中,把躯干分为上下两各腔洞即,胸腔和腹腔,中间由一叫做横隔膜分开。上面的胸腔中有心脏、肺脏,食道、气管、支气管、和大动脉等器官组织,而下面的腹腔中有胃、肝脏、胆囊、胰脏、小肠、大肠、肾脏、膀胱、输尿管、子宫、卵巢、输卵管、脾脏等器官组织。
综观上述,肾脏病变多为继发,因此纠正原发病因才是预防肾损伤的上策。肾透析和肾移植,前者只是姑息治疗而且代价太高,后者的要求条件不易满足且成功率和效果也不令人满意。